
長大的過程
從小到大,我都是一個有點害怕跟人群接觸的小孩,我不喜歡跟陌生人講話,只想藏在自己的小角落裡。這點在國小時期去剪頭髮甚至給我和理髮師造成了困擾,因為只要有人一接近我,哪怕只是幫我的脖子繫上一條毛巾,我就會因為害怕開始掉眼淚。
長大求學路上,因為這樣的性格特質,理所當然也在社交這條路上跌跌撞撞,我不知道怎麼樣去破冰、主動結交朋友,往往擺著一副冷淡拒人於千里之外的神情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被動等待別人來找我聊天。
很顯然,在學生時期這招行得通,只要是讀同個學校或是被分到同個班級,很容易因為地緣之便而結成友誼。但隨著升上大學、碩班,曾經結交過的好友或多或少都隨著時間的洪流遺失在過往時光中,四散在台灣各地。
工作不單單是完成任務,還需要交流和溝通
相較於其他活潑開朗、能給別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外向者,原本內向、沉默寡言的我,就更需要花時間努力提升溝通能力,才有被上司看見、被提拔的機會。即便我仍然不會主動找人聊天或在下班後呼朋引伴去參加聚餐、唱歌,但在其他方面,我的舉手投足都更加從容不迫了。
除了不會在人群中顯得格格不入,也較少有游離在狀況外的感覺;例行會議上,亦能更勇敢地發表自身意見和提出具有建設性方案。
在這之後,如果希望更進一步去強化個人特質、凸顯專業能力的話,我試著去分析自己的特色、定位,把自己當成一家剛上市的品牌來經營,這部分作者在書中有給出幾點建議:
1.根據場合和見面的對象來選擇合適的穿著,設法體現自己專業的一面。
2.聊天的話題不是自己的擅長領域,請保持一定程度的謙遜,不要顯露無知又自大的一面。
3.言行要一致,承諾對方的事情要做到,但也不需誇下海口。一旦客戶的期待加深,自己又無法妥善達成對方的期待時,不信任感會反撲。
4.注意和客戶的溝通細節,在電話互動時,盡量保持平和、冷靜、有禮態度,言簡意賅地說明討論重點。
和優秀的人在一起,你不自覺會被他們所影響,過去所不敢或不願意嘗試和挑戰的難題,都不再令人恐懼。
感謝作者寫了這本書,帶領讀者從文字和小故事中獲得勇氣,也了解到原來建立社交圈、培養溝通力和親和力,是可以被拆解成如此簡單易懂的步驟,即便是不擅交際的人也有能力慢慢朝向想要的樣子前進。
🟠本篇選書:
《人脈致富:解鎖溝通力,突破社交困境,累積人際紅利的關鍵法則》
關於編輯

拾光Ya&Micy 【IG連結】
Ya&Micy 目前是在後火車站大學就讀的研究生,在選書的方面較為偏愛人文科學、商業金融、自然科普……等工具書或知識導向的書。我們始終相信:「永遠不要停止進步。思維沸騰的瞬間,是足以燎原的星火。」 秉持著這樣的信念,希望藉由每週分享的書籍,在字裏行間給讀者們心中埋下火種,期望這小小的星火終將燃起不滅的火光,喚起心中對知識的喜愛,最後,願讀者與我們一起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