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廚師而言,吃是取材,長久習慣吃的東西則是自己的底蘊。」
在閱讀本書之前,一直以為這本是作者的第一本書《偽魚販指南》,沒想到一查,作者共出了三本著作,而這本《廚房裡的偽魚販》是他的第三本,主要內容是在描述他身為一名魚販,長期與高級餐飲業打交道所看到的點點滴滴。
本身對職人劇或是職人書這種描寫特定行業的工作內容及生活就相當感興趣,像是《法庭女王》或是《下流正義》描述律師在為形形色色的辯護案件打官司的過程、亦或是《機智醫生生活》、《紐約新醫革命》的醫院日常生活,不僅可以讓觀眾更加瞭解身爲這些職業所會遇到的困境,更能為大眾一解這些職業在工作時的神秘面紗。
其實職人劇原先大多集中於醫師、律師、電視台、出版業……等職業,直到《做工的人》出版之後,似乎各行各業都慢慢讓自己的故事浮出水面,像是《火來了,快跑》講述關於殯儀館內的工作,以及本書作者林楷倫所寫的《偽魚販指南》。
也許我們平常生活上都會有機會接觸這些職業,但從來沒想過在那些行業當中所會遇到的事情,透過這些職人細膩的文字,我們便能夠更加了解每一個行業所會遭遇的酸甜苦辣。
本書透過作者與餐廳主廚和員工們的對話與互動,除了講述資深主廚對生意的追求外,也談及年輕廚師們在夢想與現實當中掙扎的畫面。書中寫到關於食物並沒有所謂的版權,即便只是將食材的份量稍微減少一點,就可以說是自己的新創菜單,因此就算看到其他店家或廚師將自己的創意複製貼上,也一點辦法都沒有。
此外,我覺得最有趣的是廚師們與米其林星星之間複雜的關係,有的廚師說自己不在意,但沒拿到之後卻相當氣餒,或是看到其他店家拿到星星之後的嫉妒及評論都能感受到不論是在哪一個產業裡面,沒有人是希望自己不被認可的。
這本書不像是《黑白大廚》裡那些為夢想不斷奮鬥,接著獲得成功的故事,而是心懷夢想,但卻不得不在現實面前妥協,或是自負裝懂,以及努力真誠的魚販和廚師們。
在夢想與現實之間,似乎總得找到一個平衡,而這個平衡也要是自己心甘情願能夠接受的結果。
作者透過魚販的視角,帶領讀者走訪一輪高級餐飲業的廚房,也許未來我不會再用貴不貴來思考一間餐廳的價值,因為除了錢,還有許多其他重要的東西存在著。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華藝電子書:我要借書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