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好書指南 | 《想太多是會爆炸的―臨床心理師帶你打破過度思考和焦慮的循環》

好書指南 | 《想太多是會爆炸的―臨床心理師帶你打破過度思考和焦慮的循環》

「我們擔心的事情,有40%不會發生,30%是已經發生的事,我們也改變不了;對健康的憂慮,有20%是不必要的;10%屬於瑣碎小事;只有8%是真正值得擔憂的事(其中一半我們無力可回天,另一半是我們能做點什麼的)。」

「拜託,你真的想太多了!」

你可能會想,不是我真的想太多,而是不自覺就是會想很多,這本書就是你最需要的書。


究竟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先來做本書所提到的小實驗:

現在,我要你把注意力放在我身上,不要想到駱駝;不要想到駱駝或沙漠的畫面;不要想到有駱駝花紋的坐墊;不要想到《國家地理雜誌》的封面。要專心,別想到駱駝。

怎麼樣?滿腦子都是駱駝,對吧!

心理學家丹尼爾‧韋格納(Daniel Wegner)對此是這麼說:「當你試圖避免想起某件事,你反而得記住哪一件才是你不該去想的事。」

這與大腦的運作有關,無可避免,也就是說跟一個想很多的人或悲觀的人說,你不要想那麼多,要正面思考一樣,是沒有意義的。


那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呢?

有的,這本書就是「紙上診療過度思考」的書;內容分成兩大單元,第一單元談論過度思考的定義和運作機制,第二單元則是循序漸進的療程開始,作者關朵琳・史密斯(Gwendoline Smith)是一位臨床心理師,使用目前在治療情緒與焦慮症狀上最先進的「認知行為治療CBT」理論,教導如何透過思考,學習對誘發焦慮的事件「重下定義」,改善過度思考所帶來的擔憂和危害。

認知行為治療」的流程是:B(你是怎麼想/思維)評估了A(誘因事件),於是創造出C(你的情緒和生理反應),想太多大多建立在臆測上,你認為某個想法是真的,就會相信它是真的,但其實這都來自信念和感受,而非實際發生。

也就是說,改變「你怎麼想」就是關鍵。

思緒記錄表:瞭解思緒、感受、與行為這三者間的關係。 /圖片來源_擷取內文

除了認知行為治療,還有其他方法可以降低過度思考的危機,像是透過憂慮抉擇圖,自問自答一連串的問題,讓大腦有時間冷靜評估擔憂的事情,是一種相當便利又實用的方法。

憂慮抉擇圖/圖片來源_擷取內文

近年來,心理勵志和諮商的書一直盤據著書店排行榜,不禁讓人擔憂現代人對於心靈成長和治療的需求,這本書讀起來很簡單輕鬆,穿插幽默的插圖,一針見血有效率的建議,是一本很可愛的療癒指南書,但比較適用在過度思考症狀輕微的人,如果你評估自身狀況很棘手,建議還是要尋求專業的心理醫學協助。

🟠本篇選書:
《想太多是會爆炸的―臨床心理師帶你打破過度思考和焦慮的循環》


關於編輯

通勤看小說 【IG連結

一位全職新手媽媽,喜歡閱讀紙本書,有時候也看電子書,但每天只剩通勤時有空看書,希望能將書分享給一樣匆匆忙忙的通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