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以上,忍不住憶往,尋常點滴加入時光濾鏡,即令苦澀也回甘。老年未滿,更懂得日日皆好日,入眼皆風景,當下就是最好的時光。」
「中年」該是什麼樣子?
自從踏入30歲之後,總是會忍不住開始思考這件事情,但或許思考本身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唯有在一天一天走過這段路途之後再回首來看,才能夠真正看見那些風景。而就一個還不算是正式踏入中年的讀者來說,余宜芳這本《煙火中年》也很有經驗談的意思了,雖然時代上還是有一段差距,但至少能夠讓人對於「中年」這件事情,有更多的想像空間。
余宜芳的人生多與文字為伍,曾經擔任過編輯,甚至是出版社的社長;或許也因為如此,她在文字的使用上非常節制,總是能夠用精簡幹練的語言,傳達她想要表達的事物。在《煙火中年》當中分成四個部分,收錄了作者在50~60歲所寫的多篇散文,儘管寫的是生活瑣事、家庭記憶,卻能夠隱隱讓人感覺到背後所存在的時代印記。
四個部分分別為〈人間千百味〉、〈總在行與旅〉、〈喔!煙火中年〉與〈那些書與人〉,把所有的文章大致區分成「飲食」、「旅行遊記」、「中年所感」和「擔任編輯時的經歷」等不同的主題。每個人興趣不同,讀者可能會偏愛某些內容,或對一些相對無感,但整體來說,作者的文字似乎帶著一種經過歷練的灑脫,讀起來也不會太有負擔。
對我來說,〈人間千百味〉是相對有感的部分,和《老派少女購物路線》有點類似,但氛圍又不會到那麼濃厚,只在飲食之外點綴一點淡淡的遺憾、思念,但這樣的「節制」本身反而讓人印象深刻。至於〈那些書與人〉,談到從編輯視角所看到的事物,對於長期以來只從作者的文字看待作品的人來說,當編輯變成作者,雙重的身份也提供了另一種新的閱讀體驗。
從封面就讓人驚艷,《煙火中年》不只在文字使用或者是談論的內容上,就像是一位和善的前輩在講述自己的人生經歷;她沒有想要說教或真的「傳授」什麼,但從那些分享裡,除了看見以人生與家庭記憶編織出的美麗煙火,讀完之後好像也多少學到了一點關於人生的意義。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華藝電子書:我要借書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