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 Home
  • 職人專訪

職人訪談 | 健身教練-吳鎮宇 | 優秀教練養成之路,好身材背後的專業積累

職人訪談 | 健身教練-吳鎮宇 | 優秀教練養成之路,好身材背後的專業積累

華藝電子書行銷團隊
責任編輯:雷懷安 ∕ 核稿編輯:周以婷

近年來健身風氣逐漸興起,不管男女都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健康與體態,但因為缺乏運動專業知識,許多人紛紛轉而投身健身房,選擇適合自己的健身教練,從零開始建立起良好運動習慣。
健身教練這條路門檻低,要打出一片天卻不容易

現在許多學生從高中、大學開始接觸健身,運動成為了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畢業之際或許也曾像吳鎮宇一樣思考著自己是否該踏入教練這行,將興趣磨精、讓健身變成一種價值傳遞。

然而在健身產業中,要成為教練並不難,實際上能夠做的長久、寫下一番成績的人卻占少數,如何在幾近飽和的市場中脫穎而出,抓住學員的信任、持續精進專業並打造個人品牌,是在健身產業中生存的不二法則。

成為健身教練的契機

高中時身邊有愛健身的朋友帶著一起練習,自己也漸漸產生興趣,大學畢業後認為若能將喜愛的事物發展成專業,同時和學員教學相長又有收入來源,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

他提及直到準備人生中第一場健美比賽才請了教練指導,建議從高中或大學就確立自己未來想往體育教學專業走的讀者,可以及早請教練引入門,會比自己摸索有效率,也能較有邏輯脈絡的學習。

新手教練入行必備

以商業健身房來說,一般來說只要有「健身指導員C級證照」這張入場券,方可至各大健身房申請成為教練。
想要獲得此證照,可以在私人單位或中華民國健身運動協會上報名證照班,總時數約15小時,內容大致包含:

  • 學科:體適能概論、基礎運動生理學、解剖學。
  • 術科:重訓正確指導技巧與流程、基本動作分析與練習、運動處方、分組實際演練指導。

至於私人或小型健身房的教練,除了C級證照外,自己有在外兼課的經驗以及其他證照輔佐都會更加分!

定義專屬客群輪廓

仔細觀察每位健身教練的學員類型,不論是在健身目標、年齡層或性別上,通常可以歸納出一些相似的特質,這也是吳鎮宇所提到的:「這個產業很吃磁場和頻率。」

他分享道,自己的主力客群是30–40歲的中年男性,通常進行動作指導或飲食講解時,學員都能快速吸收。

「這類型的客群需求明確,可以很直接、透明地去規劃課程內容和掌握預期效果,另外在經濟上也有一定的基礎,相對容易去做長期規劃。當然偶爾還是會發生需要針對價格談判的狀況,此時則需倚靠個人專業、體現課程含金量,和學員有效溝通。」

教練生涯中的成就與挫折

「教學過程中,我會設法用對方習慣的語言來溝通以及因材施教,當學員可以馬上理解我說的話,甚至感受到和過往自主訓練或其他教練的帶課差異,這樣的即時回饋確實帶來許多成就感。再來是續約,這是一種舊學員的肯定與信任,很開心他們能繼續跟著自己學習,同時也鞭策自己持續進修,期望帶給學員們更多訓練上的專業指導與協助。」

當我們向吳鎮宇請教,究竟什麼樣算是一位「好的教練」時,他說:

一位好的健身教練,應當將目標放在讓學員能夠自主運動,而不是永遠依賴教練。

至於挫折之最非業績莫屬,他提到在健身房中,教練被賦予的目標就是用業績數字來體現。健身房的教練課是公定價格,因此業績是變相地透過學生數量決定,而健身房不定期提供的優惠方案,更是讓教練需要上到更多堂數才有辦法達標。

教練薪資不因年資而調漲,個人進修更為重要,如此一來才能夠有在健身房外獨立接案的生存能力。

商業連鎖健身房 | 一窺教練日常

以商業連鎖健身房為例,上班時間是下午1點至晚上10點,基本上各健身房大同小異,和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一樣都是8小時,只是上工時間比較晚。

教練的日常職務包含上課、會員開發、續約、器材消毒、巡場,有些健身房會設定每位教練的課程時數上限,以確保課程品質。

教練也需要做顧客開發嗎?

現在的連鎖健身房幾乎都導入會員制,在加入之前會先由業務和客人洽談、會籍與合約講解、試上課程安排等,正式簽約加入會員後就由教練接手。

教練其實也算是半個業務,不僅要在自己的專業上精進,更要懂得做好客戶維護,就可以花較少的時間在積極開發客源、多一點精力來準備課程內容。

公司給每一位教練同樣的訓練,能做出差別性才是真高手

「當錄取教練資格,會先統一在總部受訓一周,包含基本的學科術科,例如解剖學、動作指導等內容。實際到職後,公司會不定期舉辦進修課程或講座,我們參加也需要付費,但相較於自己報名外面課程還是比較優惠的。」吳鎮宇說道。

然而要做出差別性,只靠一兩招走跳天下是不可能的,教練必須持續參與研習、考取證照、參加比賽,隨時更新自己在市場上的價值,才能走的長遠。

教練不是只來秀肌肉,持續進修才能躋身上流
證照百百種,我該從哪張入手?

國內外證照不下百餘種,除了剛入行必備的「健身指導員C級證照」,吳鎮宇亦提及國內主流的4張證照,分別為ACE、NASM、ACSM、NSCA。

一、ACE(American Council on Exercise):美國運動委員會

此證照可謂目前健身產業中持證比例最高的一張,是許多想轉職成教練的素人首選,原因是這張證照的內容十分淺顯易懂且實用,從健身房內的大小事至如何引導學員都詳細介紹,另也納入運動心理學的概念,加強教練該有的職業素養。

二、NASM(National Academy of Sports Medicine):美國國家運動醫學學會

嚴謹、有邏輯的課程安排,融合運動科學及實務,協助教練掌握學員們的動作細節。尤專精於「矯正訓練」,是相對深入、不好入手的證照。

三、NSCA(National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美國肌力與體能協會

此協會成立目的是希望針對全美國的運動專家、頂尖專業運動員,進行專項體能訓練,比較特別的是除了證照,NSCA也從事運動員測試和科學實驗,進而發表科學期刊。

四、ACSM(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美國運動醫學會

從機構名稱可以略探一二,美國運動醫學會由體育教育者和醫師共同組成,目前是四大證照中唯一帶有營利性質的單位。ACSM側重於特殊族群在醫學及訓練上的關聯,亦發表了許多研究報告,其中更有延伸的進階證照,需要醫學或相關領域的學位才有考取資格。

健美?健體?常見比賽種類一次看

產業中大大小小的比賽不計其數,主要可以分為健美與健體,吳鎮宇簡單介紹了兩者的區別。

健美:參賽者以體重分組,為了讓全身肌肉都能被展現出來,需穿著三角泳褲進行1–2分鐘的展示,評斷標準包含全身發達肌群的圍度、力度與密度;骨架的平衡與勻稱;展示能力、動作與造型,搭配氣氛和音樂是否和諧流暢;儀態和氣勢;全身皮膚狀況,是否有紋身、大面積斑痕或著色不當。

這裡的著色意指膚色劑,參賽者通常會用於比賽輔助,使線條更明顯、突出細節。

健體:健體則是以身高區分,參賽者會依據比賽規定穿著不同長度的海灘褲,依序展示正面、側面及背面肌肉,共約30秒,主要評斷依據為上半身的比例,如腰肩比、肩胸比等,乃至於協調對稱及整體形象皆會作為參考,與健美的全身肉量、維度越大越好還是有所不同。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備賽經驗:一天20,000步、飲水量5,000c.c.的日子

參與健美健體比賽牽涉到競技,讓健身不只是單純的以健康為導向,在勝負面前除了平時的訓練,更需短期建立許多違反日常作息的習慣。

為了完美呈現肌肉線條,需積極掌控身體中的脂肪與水分。吳鎮宇提到當時因著減脂,每天都有該達到的有氧量,若遇到上班時間滿堂的狀況,只能利用晚上10點下班後的時間在跑步機上快走,把20,000步走完。有一次邊走邊打嗑睡,再次睜開眼睛已經是半夜1點。

至於飲水量,許多人可能曾聽過一天要攝取高達9,000c.c.的量,他表示每個人備賽狀況不同,喝水是為了脫水,先使細胞充滿水份,接著就形成一個動態平衡,攝入多少就排出多少,以達到凸顯身體線條的目的

大環境的不可抗力 | 教練生涯能走多遠?

疫情期間,健身產業首當其衝,除了健身房會進行管制,因吳鎮宇所在的工作地點位於台北天母,整體顧客輪廓落在中老年,疫情最嚴重時學員基本上足不出戶。

當來店學員數量銳減,教練被迫轉為自由接案的比例也就大幅提升。

他本身採取的行動是轉成兼職教練(自由教練),時間不會被公司綁死,只要有課再到健身房報到,做好老客維繫;而至外面兼課時,因時間和談判上都較有彈性,會儘量地去開發新客源。

至於健身教練的職業壽命是否如同場上球員一樣,有年齡上的限制?他則是持不同看法,認為年齡大有其優勢,有實務經驗將會在教學上更吃香,職業壽命其實很長。

「教練轉型的發展方向很廣,可以朝講師方向培訓、作為自由教練接案甚至是自己開工作室,這些都跟年齡沒什麼關係。」

吳鎮宇也分享後續打算往物理治療方面邁進,這塊現階段仍為藍海。
目前規劃讀完在職專班後可採取到府服務當作起點,累積經驗,他認為線上問診隔空抓藥還是有其限制,相信實體仍有其價值,也期望未來有機會開設自己的工作室。

吳鎮宇想和讀者說……

如果你現在是高中生,一定要多花時間探索自己,即便你不知道喜歡什麼、適合什麼,也不清楚該從哪裡開始找起,不要覺得自己一步一腳印的土法煉鋼很丟臉,好好善用學校資源,到圖書館一個個類別去翻書也可以,盡你所能大量涉略不同領域的事物。

至於大學的讀者們,當你沒有被迫再透過考試晉升到下一個求學階段,許多人不再用心看待學校所學以及大小考試,如果沒有讀研究所的計畫,大學成績單就是畢業後唯一能拿出來的東西,不論你最後走哪一行,它都是第一塊敲門磚。

鼓勵大家多多參與進修和實習,雖然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但還是早點開始比較好。在喜歡的興趣上,要懂得去連結相應學科,這能替你的專業領域打上紮實的底子。

或許在很多人眼中,健身教練是夢寐以求、充滿魅力又光鮮亮麗的職業,但在這個人人能進入的產業裡,要真正成為一位「優秀的教練」,背後的努力與乏人問津不在話下,漫漫養成之路都是靠自己一點一滴打拼出來的!若能在擁擠的道路上發光發熱,那將是最大的本事。


【華藝電子書】社群帳號搶先看

【華藝電子書】閱讀心得/書籍評論投稿
👉🏻請來信:airitimarketi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