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關乎的是刑罰與審判,但故事承載的是人心的倒影。湖中的鏡像若有投石,會有漣漪、影像扭曲,但湖水終會平靜,人的面孔將會浮現。」
翻開本書後,便停不下來,讀完過後,也久久不能自己。
本書作者胡慕情長時間研究及探索殺人犯身上的元素及背後的動機,而在諸多男性殺人犯的縫隙中,她發現女性殺人犯的動機往往被媒體濃縮成草草幾行字,像是因外遇不倫而殺夫,抑或是因嫉妒他人家庭美滿而毒殺幼童。然而,她相信實際上人的行為軌跡應比想像中更爲複雜,因此想深入研究其因;本書的主人翁林于如在媒體上被稱為「驚世媳婦」,媒體報導她為了詐取保險金還賭債,接二連三在短期內謀殺了自己的母親、婆婆及丈夫。不過,事實是什麼呢?
作者透過廢死聯盟親自到台中女監探視林于如,表達來意並告知希望聆聽她的故事,藉此了解最後讓她成為一名弒夫者的脈絡及來由,從開始的不信任、往來書信間的金錢索取,她甚至要求作者與其成婚來交換更多探視權,種種的來往看似不單純且帶有心機及利益交換的層面。
作者透過時間消化諸多情緒,並再次思考林于如背後的企圖及心理狀態,其過程不管是書信或是探視,約莫費時了兩三年的時間,最終得到了林于如的十萬字親筆自傳。為了辨明其真實性,作者還將觸角延伸至其親戚、當地居民及保險員,讓整本書的內容延伸的相當完整。
最近剛好才看完《Wentworth》這部澳洲的女子監獄劇,因此對這本書的主題特別有感,在獄中的受刑人似乎背後都有說不盡的故事,與林于如有相似之處,《Wentworth》的女主角Bea因長期被丈夫施暴,為了女兒不得不痛下殺手,但她並未得手最後被關進監獄。在外人眼中看來,她們不過是一群犯了罪必須伏法的可怕女人,媒體稱林于如為「驚世媳婦」,眾人當然就媒體報導的一字一句也是這麼認為。在本書尚未上市前我相信沒有任何人會幫她說話,但就如同作者所想,每一個受刑人的動機都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解釋的,他們沒辦法為自己發聲,而這本書提供了一種不同的視角,帶我們走一趟讓她之所以成為殺人犯的路。
我認為這本書的精彩之處很大一部分來自於作者的邏輯及文筆,作者說「我不可能完成無瑕的寫作,不僅因為時間,也因為這是非虛構世界的本質。儘管挫敗,嚴重懼怕,依然書寫。」這不僅僅是一個個案,其中包含台灣女性所經歷的共同遭遇,透過這本素描,雖未上色,但依舊可見故事的輪廓。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