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好書指南 |《向上教養:溝通不火大,用心理學與腦科學,讓父母快樂活到老》

好書指南 |《向上教養:溝通不火大,用心理學與腦科學,讓父母快樂活到老》

「如果你不夠了解一個人,不夠清楚他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那你怎麼能說他必須被改變,更別說知道他需要改些什麼?」我認為這句話是《向上教養》的核心,作者何曉婷以心理學與腦科學為基礎,拆解我們與父母的溝通困境,提出「向上教養」這個嶄新的概念。當子女長大成人,開始希望父母改變某些行為時,是否能先停下腳步,理解他們走過的人生?

我記得父母第一次出國旅行時,在機場大買特買。他們用心算著哪些親戚朋友沒買到禮物,當時我覺得他們太浪費,太在意人情世故,幾乎脫口而出想勸他們別這麼做。但看完這本書,我慶幸自己沒有說出口,因為這些禮物,不只是禮貌或習慣,而是他們對生命歷程的感謝,父母為了養活三個小孩辛苦工作,當生活困難時,是親戚們伸出援手,如今孩子終於長大,他們也終於能以自己的方式,回報曾經的溫情,並將出國的喜悅分享給人生中重要的人,這不是浪費,而是感恩。

《向上教養》像是溝通指南,也是一本理解父母的手冊。

它提醒我們:在要求父母「進步」或「改變」之前,請先理解他們過往的經歷。他們之所以如此行事,有其時代背景與生命邏輯。不是所有行為都非改不可,而我們所認為的「正確」,也許只是另一種世代偏見。

書中提到,有些人會要求年邁的父母不要常看手機,應該多出門運動,維持身心健康。但我們是否想過,他們不愛出門的背後,可能是膝蓋與腰椎的長年疼痛?像我的母親,因為年輕時長期站立工作,留下了無法修復的損傷。每當我強迫她運動,家中氣氛就很很僵。與其用命令的口氣,不如透過暗示、陪伴與鼓勵,慢慢種下改變的種子,才是讓父母真正走出來的方法。

書中有許多個案分析,非常貼近現實生活。像是如何處理父母過度關心、干涉育兒、無意中傷害子女感情等問題,都能在書中找到對應的理解與做法。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再理性溫柔地與父母對話。

改變從來都不容易,但關係值得我們嘗試。

真正有效的「向上教養」,是從理解出發,建立平等又溫暖的對話關係。當我們放下「我才是對的」這個立場,學習看到父母的生命故事,便更容易找到溝通的入口。與其想辦法改變父母,不如先試著改變看待父母的方式。當你願意理解,父母自然也會敞開心門。 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了與父母的關係,也學會在愛裡保有距離與尊重。無論你與父母的關係親密或疏遠,都能從中找到前行的力量。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華藝電子書:我要借書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