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觀念中,家務事一直是被視為外人所不宜干涉的範疇,基於男女地位的差異,更是甚少聽見女性主動提起婚姻訴訟;然而這本書所闡述的是由一名裁縫師之女盧莎娜所提起的婚姻訴訟。這宗案件成為了文藝復興時期司法文獻中的一段注目記錄。
依據文獻中記載的證人證詞,故事是這樣開始的,單身的貴族子弟喬凡尼在見到年輕貌美但已為人婦的盧莎娜後一見傾心,在盧莎娜的丈夫去世後,喬凡尼便開始熱烈追求,並在盧莎娜喪夫幾個月後私下舉行婚禮,喬凡尼找來了朋友阿希尼修士主持婚禮。
婚後兩人沒有同住,而是偶爾會面或者在佛羅倫斯郊外的農場過夜。然而幾個月後,盧莎娜卻發現喬凡尼和另一位門當戶對的女子結婚,盧莎娜因而提起這場婚姻訴訟,主張喬凡尼的二婚無效,希望透過訴諸教會的權威,得以維護自身的權益。
透過司法文獻的記載,我們可以很明確地看到雙方基於論點不同而僵持不下,盧莎娜及其證人皆提及有這麼一場婚禮及兩人在秘密戀愛的事實;反觀喬凡尼及其相關證人則聲稱自己並沒有這場秘密婚禮,實屬汙衊。主持這場訴訟的安東尼努斯法官,要如何在雙方證詞下抽絲剝繭找出事實,作出正確的判決也被詳實的記錄了下來。
由於當時的經濟相當發達,我們可以從旁得知不同階層的人們確實會很頻繁的交流與接觸,但同時也彰顯出當時人們對門當戶對的觀念仍然深植在他們的價值觀當中,這對男女的社會經濟地位懸殊,也反映了當時文藝復興時期微觀歷史的特點。
人文主義的風潮興起後,促使人們開始挑戰傳統觀念,主張每個人都有爭取自身權益的權利。然而女性的社會地位和權利卻仍然受到極大的限制。盧莎娜試圖捍衛自身權益且不顧世人眼光所作採取的行動,這份勇氣著實令人佩服。同時也能看到當時女性在法律和社會規範及政治角力面前所面臨的困境和挑戰。
因此,這段司法案件不僅僅只是單純的一段婚姻爭議,同時也彰顯出文藝復興時期社會變遷和法律發展的一個具體寫照。它揭示了當時社會中關於婚姻、性別與權力的複雜互動。
真相究竟如何,遠在幾百年後的我們不得而知也無從考究,但透過文獻記載內容讓我們得以一窺文藝復興時期小人物們的真實記實。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華藝電子書:我要借書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