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好書指南 |《夠好的工作》

好書指南 |《夠好的工作》

「如果不用工作,你的人生還剩下什麼?」

在閱讀本書前就耳聞相當多好評以及各界的推崇,因此相當期待,在閱讀的過程中可說是完全不令人失望,除了作者的寫作方式有條有理且易讀之外,他實地訪查書中各行各業人事的故事也相當精彩,看完後我對於自己目前的工作狀態有諸多反思,是一本適合所有人一讀的書籍。

我記得在出社會之後,不論什麼時候參加同學會,許多許久未見的同學們總是會詢問「你在做什麼?」而這個問題總是令我疑惑,「請問你是問我現在在做什麼嗎?」「不是,是你的工作」。

接著話題便圍繞著大家的工作打轉,這個社會像是讓工作定義了每一個人,假設你是醫師、律師、會計師、工程師等師字輩之類的行業,那就可以算的上是人生勝利組。書中提到,經濟學家凱因斯在1930年曾提出人們會於一百年之後,也就是距今不到6年後的2030年,一週只需要工作15小時便可以滿足我們的生存基本需要,但依照目前的狀況來看,我們走的方向與他的預期可說是漸行漸遠。

書中許多例子都提到,除了工作之外,我們必須建立其他面向的自己,不要輕易被工作定義。常聽到有人說我們應該要找自己熱情所在的工作,而事實上,當你把熱情轉換成為工作之後,你就再也沒有休息的時刻了;不僅如此,企業家則是打著年輕人要熱愛自己的工作作為旗幟,來剝削某些特定行業的員工,像是設計行業、行銷公關等等,書中提到「過去五十年內,GDP增加而工資卻停滯不前,多餘的收入主要進到了執行長們的口袋。在一九六五年,執行長的薪資是普通員工的二十倍,但到二○一五年,執行長的薪資是普通員工的兩百多倍。」

作者訪問過多位充滿抱負的專業人士,不少人都經歷過身分危機,不論是前職業球員或是在疫情期間被解僱的員工,在失去原本的工作之後,彷彿他們也失去了完整的自己,且很難讓他們不想著自己很失敗的這件事。

現代社會總以金錢與價值來衡量一個人或是一件事,彷彿失去工作之後,你什麼也不是,因此在這樣的情況到來之前,我們也許可以嘗試除了工作之外的其他新事物來定義自己。 很幸運在年末閱讀到這本書,內容真的相當精彩,我認為對於自己未來的工作會有更明確且清晰的藍圖規劃,非常推薦所有人都可以一讀,相信對於不管在職場順利或是目前在迷茫當中的人們,都可以有很大的收穫!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華藝電子書:我要借書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