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對大多數人而言是遙遠、陌生甚至恐懼的,但在《天堂沒有入殮師》這本書裡,死亡成為每天會遇見的日常,亡者則是最為溫柔的客戶。作者以入殮師的身分,用最貼近死亡的方式,紀錄了她與遺體的相遇與道別,雖然是職業紀實,卻也是充滿人性光芒的生命書寫。
她16歲便踏入殯葬行業,原本只是因為不想繼續升學,卻意外踏上了與生命告別的工作
書裡描述不同遺體的細節,凍死的人會保有生前姿勢,溺水者身軀浮腫變形,而上吊者並不會吐舌,而是在頸部留下深深的勒痕。這些殘酷細節不是為了獵奇,而是讓我們理解,每一具遺體,都是一個人,生命的終點,理性的看待而非畏懼。
過往我只看過「遺物整理師」的職業故事,像是幫孤獨死者收拾生活的痕跡、與留下來的親屬交接記憶物品。那些故事常讓我動容,但也總讓人有種旁觀者的距離感。《天堂沒有入殮師》則是更進一步,帶我們面對死亡的「身體本身」。入殮師的工作不是收拾遺留的物,而是修復遺體本身,還原一個人最後的模樣,讓家屬得以好好告別。這樣的工作,比我想像中更貼近死亡,也更貼近人心。
她的工作,是幫助這些逝者恢復尊嚴。為了讓家屬能夠留下美好的最後記憶,她替遺體按摩、修復傷痕、上妝,有時甚至陪他們閒聊,甚至也不害怕的與他們共睡一張桌子。
這些舉動不只是職責,而是一份對「死亡也是生命一部分」的深刻尊重與體認。
書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關於冥婚的章節。在那段文字裡,死亡不再只是終點,而是遲來的重逢。一位背駝的老婦人,年輕時因時代陋習與摯愛分離,歲月流轉至白髮蒼蒼,才在殯儀館遇見對方的遺體。她選擇用冥婚來實現約定,原本我對冥婚的印象總帶著幾分神秘與驚悚,但透過作者的筆觸,那場冥婚卻成為一種安慰,一種時空交錯裡最溫柔的圓夢。
除了感人的片段,《天堂沒有入殮師》也讓我重新省思「入殮師」這個職業的價值。他們不是冷靜處理死亡的機器,而是用心撿拾破碎的告別,為亡者與生者之間搭起一座溫柔的橋樑。在看似冰冷的殯儀館中,入殮師的手,卻是那麼溫暖地承接每一段告別。
作者從一開始對遺體的畏懼,到最後學會面對死亡、理解人生,她的轉變不僅是職業技能的精進,更是人性深處的成長與開展。她從死亡身上學會了活著的意義,也讓讀者在閱讀中一次次與「死亡」對視,進而更懂得珍惜當下與身邊人。
死亡終將到來,但如何告別,如何記得,如何讓「最後一面」不成為永遠的遺憾,這本書給了我們一種答案。它讓我相信,在通往天堂的最後一站,也有人,願意用愛與專業,溫柔守護每一段結束。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華藝電子書:我要借書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