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活:一路活好、一路走好
讓離開的人無牽無掛、無憂上路;讓留下的人能釋懷別離,勇敢前行。人生的結局應由自己親手書寫,這既是一種自主,也是一份責任。終活並不是只為了死亡準備,而是為了讓生命的最後旅程更加坦然與從容。在準備的過程中,我們學會放下執念,輕裝前行,也讓關心我們的人少些牽掛與憂慮。
終活要做好的十件事
1. 預立醫療指示:確保即使病危或昏迷,也能實施符合意願的治療。
2. 財產管理:列出房屋、土地契約、股票,並留下帳戶密碼,方便日後處理。
3. 財務規劃:妥善規劃現金的使用,享受高品質的退休生活。
4. 檢視保險:及早檢查現有保險,確保保障符合當前需求。
5. 殯葬安排:選擇符合自己信仰和意願的告別儀式。
6. 制定遺囑:避免遺產分配產生爭端,保障所愛之人的利益。
7. 更新聯絡名單:確保不遺漏任何希望見最後一面,或應通知的人。
8. 物品斷捨離:減輕過多物品帶來的負擔,留下真正需要的東西。
9. 實現最終目標:努力完成未竟的心願,活出每一天的價值。
10. 撰寫終活筆記:記錄人生中每一個珍貴的瞬間,留給未來的自己與至親。
不一定要等到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才開始規劃終活。盡早開始思考這些問題,不僅有助於規劃未來,也能讓我們更清楚當下的價值。
但對於我這樣還未滿三十歲的人來說,終活似乎還是過於遙遠了,親人的逝去才是迫在眉睫的議題。對逝者而言,死亡可能是結束痛苦的最後一哩路;但對生者來說,哀傷則如潮濕的雨季、無處不在的水氣,時刻滲進生活的每個細節。
這樣的傷痛該如何面對?我們可以怎麼做?
1. 學會表達情感
允許自己脆弱,大聲哭泣,不要壓抑悲傷。找到安全的情感出口,例如傾訴、寫作或其他形式的表達。
2. 尋求支持系統
與家人或朋友分享感受,尋找支持系統,讓自己不必獨自承受哀傷的重量。
3. 照顧好身體
哀傷期間,特別需要均衡飲食、適度運動,讓身心更有能力應對情緒波動。
4. 接受情感波動
當悲傷來襲時,給自己時間去接受,而不是強迫自己壓抑。情感的釋放是治癒的重要一步。
5. 創建紀念活動
舉辦紀念儀式,邀請親友分享對逝者的回憶,為他們的生命致敬,也為自己找到寄託。
6. 適應新的生活模式和角色
重新分配家庭責任,調整生活步調,逐步適應沒有對方的日子。這需要時間與努力,但也將帶來新的成長契機。
哀渡:安然度過哀傷
走出悲傷需要時間,或許數月,或許數年。但若將哀傷長期封閉在心中,不僅無法釋懷,還可能讓悲傷轉為長久的內耗,失去所愛之人是一段難以忘懷的痛,但與這份失去共存共生的同時也不忘一路前行,或許這才是對自己與逝者最好的告別。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華藝電子書:我要借書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