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好書指南 |《寫作的靈現:AI時代寫手的修煉與想像力》

好書指南 |《寫作的靈現:AI時代寫手的修煉與想像力》

「寫作才是真正的人生輸贏。」

作者認為寫作是一種「主動學習」的過程,從書名的「修煉」二字可得知,寫作時我們不僅需要經過一番推敲和研擬,更需要的是擁有豐富的想像力——「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如果光有知識而缺乏想像力,無法將所擁有的知識透過文字傳遞與推廣出去,讀者也無法得知作者的所想所思。

書名裡的 AI 也是時下的流行趨勢

AI 的演進逐漸改變我們的生活,但無論什麼行業都需要有「說故事」的能力,說故事的基礎來自對文字的掌握以及故事導引的能力——「寫作成了一種『必要能力』,只要想出頭天,非成為寫手不可」。

全書包含首卷和五大章節,作者從寫作的定義開始談起,其中並對「寫手」(penman)給了一些明確的定義,像是熟練的寫手至少需在一小時內完成一千字的創作,老練的寫手可能一小時就能完成兩千字,達到下筆如有神的境界。

要達到這樣的能力,需要經歷「自我修煉」的過程,作者針對這點也提出四個寫作規範:

一、自我審查

二、嘗試錯誤

三、修正思維

四、建立價值觀的練習

透過這個過程,寫手可以建構出屬於自己的寫作框架,同時也能檢驗寫手對於議題的觀點和見解是否掌握得當。

筆者相當認同作者提出「寫作就是讓自己模糊不清的思考落實於白紙黑字」的觀點,作為一名寫手無論碰到什麼樣的主題,都需要經過理解的過程,畢竟將困難的議題用白話轉譯時,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很容易會曲解原本的意思,導致傳達錯誤的訊息。

即便是老練寫手也一定會經歷這段過程,這是寫作的必經之路——「寫的過程就是搞清楚的過程」。作者以醫生寫病歷為例,醫生通常在病歷上鮮少會用「診斷」二字,因為這個字代表醫生清楚知道病人的狀況,但多數病人的情況是很難清楚知道的,唯有保持模糊狀態,醫者才有機會修正自己的判斷。

「寫作是一種能力,一種時時保持覺醒的能力。人有寫作力代表大腦有主動喚醒自己的能力。」人腦和人工智慧的差別,在於我們擁有「意識」,即便電腦可以模擬,但是它不可能取代大腦,有意識的產生正是讓大腦與眾不同之處,這個不同之處讓寫作擁有人文情懷與溫度,這正是身為寫手不可缺失的特質。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華藝電子書:我要借書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