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好書指南 |《巴菲特家族的人生智慧:父親巴菲特給我的12塊金磚》

好書指南 |《巴菲特家族的人生智慧:父親巴菲特給我的12塊金磚》

這本書是巴菲特的小兒子彼得·巴菲特寫的,他是音樂家、作曲家、慈善家。他的創作事業始於八○年代早期,代表作包括奧斯卡獲獎電影《與狼共舞》中的「火舞」配樂。他發行過十五張專輯,並與好萊塢等大型娛樂公司合作,曾獲電視界最高榮譽的艾美獎。

書中提到巴菲特教他的人生智慧。老實說剛開始閱讀的時候,我並沒有很期待,以為大概又是那種成功人士的基本人生道理,像是:堅持不放棄、獲得他人信任之類的老生常談。但我發現我錯了,這本書滿值得看的,因為作者提出的想法,確實有新意,而且也很啟發人。

作者小時候就知道音樂對他很重要,但卻先選擇攝影這條路,之後才下定決心回到音樂的懷抱。作者說為什麼我們常常不敢選定一項志業,即使很早就發現。這是因為要是我們很看重一項志業,就會渴望能夠做到出類拔萃,也因此只要遇到困難,就會想放棄,假裝自己不是很在意這件事。因為越是重視,越是不希望隨便玩玩,所以會有又愛又恨的複雜感覺。

他在書中提到很大的篇幅,是希望我們能找到自己熱愛的事,並將其作為工作。很多人不喜歡甚至痛恨自己的工作,卻每週賣命六十到八十個小時,然後把這些付出的時間當作勤勞工作的美德。他認為,要是可以工作這麼認真,為什麼不挪出一些時間與精神,找出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

巴菲特在他年紀很小的時候,就經常待在書房裡,像宗教般狂熱的鑽研企業的股票資料。書中描述:「他的專注程度就是如此強烈,如此純粹。這樣說可能有點誇張,但他工作的時候,整個人進入一種不同的狀態,入迷了。他走出書房,身穿他平常穿的卡其色長褲與破舊毛衣,整個人散發著一種幾近神聖的鎮靜。那是自我與眼前的工作完全合而為一,才會有的冷靜。

儘管後期巴菲特賺了非常多錢,他也沒有變,依舊一週工作六天。作者說,這是因為巴菲特真的非常熱愛他的工作,也因此賺錢只是熱愛之下的副產物,並不是主因。假如工作目的是為了賺錢,很快就會變成乏味的例行公事。 我很喜歡書中提到:「工作應該是費時費力的、聚精會神的,而且也應該帶給我們快樂。」這本書我很推薦,你可以從這本書看到如何活出你自己,找出你的熱情以及工作意義。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華藝電子書:我要借書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