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陪朋友去老街上找茶葉。
他說想找一款,能送人的、又有故事的茶。
我們逛到一家小攤子。
攤主是個年輕人,穿著素色短袖,手裡拿著著一壺剛泡好的茶,茶湯清澈、透亮。
他笑著說:「這茶,叫晨霧。是我爸三十年來每天清晨必喝的一杯。」
語氣平靜,卻莫名讓人停下了腳步。
沒有一長串產品介紹,沒有炫目的包裝,只有一句話,
就把「品質」、「故事」和「情感」種下了。
──這就是簡單(Simple),讓最重要的資訊被留下。
接著,攤主忽然眨眨眼,補了一句:
「不過啊,昨天我爸喝完,居然皺著眉說:怎麼味道不太對?」
他笑著搖頭,「結果是我早上手忙腳亂,拿錯了一個跟它長很像的另一種茶葉。」
一個小小的插曲,讓本來平順的對話,突然有了轉折。
──這是意外(Unexpected),抓住我與朋友的注意力,引起我們的興趣。
他把茶湯倒進小杯,遞給我們。
杯身是天青色的汝窯、杯緣冒著細細的熱氣裊裊上升。
先低頭嗅聞氣味,就像雨後打在桂花樹葉上的那種味道,清新、帶一點溫潤的甜。
而茶湯入口的剎那,舌尖首先感受到一絲絲的花蜜氣息融在綠茶當中,才流進喉嚨。
不是抽象的「好喝」、「回甘」,
是眼前這杯,有溫度、有畫面的感受。
語言往往是抽象的,但人生並不抽象。
可以用感官體會的事物,便是實際的。
──這就是具體(Concrete)。
朋友問:「這茶真的每天都能喝嗎?」
攤主笑笑,把手機拿出來,翻出一張照片。
裡面是一杯泡了一半的茶,和旁邊一本攤開的報紙。
「這是我爸每天的早餐儀式。」他說。
不是硬塞證書或獎牌,
而是輕輕地,拿出一個,讓人自己相信的小證據。
──這是可信(Credible)。
他接著補了一句話。
「這味道,對我爸來說,不只是茶,是……一種安心感。」
「就像只要早上有這杯,他就知道,自己還在原來的生活裡,沒有脫離軌道。」
這時候才發現,他賣的不是茶。
是陪伴,是記憶,是日復一日微小但堅定的溫暖。
讓「茶」的概念與現成的情感「溫暖」連在一起,產生共鳴的氛圍。
──這是情感(Emotional)。
最後,他說:
「小時候我不懂,覺得泡茶很無聊。
但現在,我會特地早起,學著像他一樣,一泡又一泡地度過了一天。」
不告訴你「這茶有多好」,
而是帶你看見,一個人在茶湯裡,撐過生活的方式。
──這是故事(Stories)。
那天,我們沒花太多時間就決定買了茶。
茶的品質不差固然是一回事,但是
我們同時也在那杯茶裡,看見了一種想留住的感覺。
這本書,就是在講這件事:
真正能打動人的內容,不是資訊轟炸,
而是簡單、意外、具體、可信、情感、故事,六個元素交織而成。
讓人聽見,想留住,甚至忍不住想傳下去。
不只是關於反芻事實,更是對重點的思考。
知道人、事、時、地、還不夠,還必須了解意義何在,還有這個為什麼重要。
一個有黏性的想法,
不是「多厲害」, 而是「多具體、多靠近」人心。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華藝電子書:我要借書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