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情緒在面對不同的人事物時會造成情緒狀態的不同,有時快樂、有時悲傷、有時生氣、有時驚訝、有時沮喪,無論是正面或負面情緒的出現都有理由與目的,通常我們會比較習慣與正面情緒相處,而面對負面情緒的處理就比較不擅長,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都遇過朋友因為情緒低落訴苦,但要怎麼實質幫助到對方呢?
作者在這本書分享了要如何透過陪伴、引導、問問題的方式應對,讓我們可以平凡的談話過程中,真正幫助到身邊的親朋好友。
很多時候在聊天時會像機關槍一樣,不自覺地從一個主題跳到下一個主題,作者認為與其一次談論很多主題,如果能專注在一個主題上才能讓對話更加深入,在談話過程中可以試著將步調放慢,透過暫停、沉默等方式來沉澱討論的東西,同時也讓對方有機會感受兩人情緒的連結。
除此之外,鏡映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鏡映就是覆述對方字詞,這個方法不但可以引導對方放慢腳步,同時也讓對方知道我們有認真聽並且理解他想表達的意思;作者有提到在前幾次使用鏡映時可能會感到不自然,畢竟我們平時聊天不會沒事重複他人的句子,不過在試著幾次後,就會慢慢習慣這個方法,也會看到鏡映所帶來的好處。
要成為一位好的聆聽者,同理和肯定是很重要的課題,同理的展現包含語言、表情、呼吸、肢體語言等,當對方感受到被理解時就會產生情緒共鳴,覺得自己是被肯定且接納的。
如果不確定該怎麼做,可以試著尋找一些小地方先肯定對方(像是:你正試著改善兩人間的關係,這很棒),後面再帶一些自己的事情(我曾經也遇過類似的事情,可以理解你的感受),增強他對自己的信心,當他建立了信心後就有機會可以把更多的心力放在如何突破現況做出改變。
雖然作者分享了在心理學上的技巧,但也提醒我們在與當事人聊天時,並非一定要透過這些技巧,當他在與我們訴苦時,首先要觀察他的狀態,他是真的需要建議和協助嗎?還是只是需要有人在他身邊陪伴與聆聽?如果不確定對方是怎麼樣的想法,作者建議可以直接詢問:你會想聽聽看我的想法嗎,徵得同意後再進一步給出自己的建議,避免在幫助的過程中給了超出對方的需要而造成關係裂痕。
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挑戰和困境,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注意自己不要幫過頭,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逆境往往是成長的燃料,每一次逆境的突破都會是一次成長,每一次成長都會讓自己的心靈更加強大。
當我們已經知道自己無力協助時(做了許多但狀況並沒有改變、自己沒有心力再關顧他人時)要勇敢拒絕,雖然拒絕後會因為內疚而難受,但在這樣的空檔中也能讓其他更適合的人有機會協助對方,在關顧別人的同時,也不要忘記關顧自己的狀態。
從平凡的對話中,創造不平凡的助力。
推薦序的這段話充滿力量!當我們在生活中看到身旁朋友正值低谷,都會很希望能陪著他們一起度過難關,雖然我們不是專業人士,但我們擁有過去與親友建立起的連結與信任。
除了他們正經歷的事件外,我們了解他們性格、過去經歷、與相關人的連結,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只要適時的結合一些專業,就有機會在看似平凡的聊天過程中,透過真誠的陪伴與引導成為對方的關鍵助力,進而走出人生低潮期,相信這會是很棒的一件事情!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華藝電子書:我要借書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