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好書指南 |《我的游離性遺忘》

好書指南 |《我的游離性遺忘》

「時代狂潮已平息,但在巨大的悲痛下,人們為防衛創傷,刻意遺忘過去,導致個人意識認知遭破壞,遺忘自己的身分。這種失憶症醫學上稱游離性遺忘症。」

儘管冷戰時代與它背後兩種意識形態的競爭與相關運動,以現在的角度來看多少有點超現實,但或許更超現實的,其實是那些儘管已經過了幾十年,資訊也不再如此封閉,真相卻依舊未明的當時非主流團體。如同小說家朱嘉漢在《裡面的裡面》所描寫的台共,新加破作家謝裕民所著的《我的游離性遺忘》,主題同樣也是處在反共陣營當中的左派,並且藉由這樣的方式,企圖喚起人們在全體「游離性遺忘」當中遺失的歷史碎片。

《我的游離性遺忘》中的主角是一名大學教師,因為一起性騷擾事件遭到調查,並且因此受到停職處分;儘管事後證明他是無辜的,這個插曲卻完全改變了他的一生,並且促使他去尋找因為身為左派而逃亡,最後音訊全無的父親,企圖解開人生最大的謎團。在這樣的架構之下,整篇故事以性騷事件發生後的現在、童年記憶與主角開始接觸左派的大學時期交織而成,其中安插了幾篇他在研究所時期研究左派的訪談,藉此為整個故事建立更宏觀的時代背景。

探討在反共政權歷史當中被消失的左派元素,可以說是這本作品的重點,但或許可以視為是要強調這些「遺忘」所帶來的傷害,作者選擇借用東方父權思想最重要的元素──「陽具」。與父親逃亡的記憶共存的,還有意外撞見父親「縮陽」──被女人用筷子夾著未充血的陰莖,而它也成為讓主角不舉的陰影,但這樣的文化陽痿,卻諷刺地在「大英帝國女兒的牽引下」重振雄風。

意識形態、性別、帝國主義等,這些本身就不單純的概念,在謝裕民的這本小說中交織成一個更加複雜的意象;這樣的組合儘管看似荒誕,卻又適切地對應著新加坡本身的歷史。在這本小說當中,每個篇章的長度差異不小,有的只有短短幾行,有的則長達十幾頁,斷句、說話的主語更是經常連在一起,讓人需要花更多心力去分辨到底是誰說了什麼,但或許正是這樣的設計,讓《我的游離性遺忘》更讓人印象深刻。

老實說對新加坡這個國家並不熟悉,更不用說是現在才開始被慢慢「回憶」起的馬共份子,但讀過《裡面的裡面》後,那些場景似乎也並不那麼陌生,甚至透過這本小說,也深刻理解在反共的大旗底下,陣營內的每個國家其實都在彼此牽引、影響著。換句話說,「游離性遺忘」並不是新加坡的專利,而該如何治癒,則是我們這些後代所必須背負的使命。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華藝電子書:我要借書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