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好書指南 |《我的骨頭知曉一切》

好書指南 |《我的骨頭知曉一切》

作者史蒂芬妮的身份是在美國長大的馬來西亞移民,高知識水平的父親和家庭主婦的母親,擁有中上水平的生活水準,但媽媽卻深受身心疾病影響,因此她自童年時期開始,就飽受母親的言語及肢體暴力。在身心尚未健全的年紀便需要經歷被所愛之人傷害的折磨,使她無法面對自己的感受。父母離異後,選擇跟隨父親的她卻仍擺脫不了家暴陰影與失去生命的驚懼,令人不敢置信且悲傷的是,最後竟是父親選擇離開了活成越來越像自己的孩子。

童年環境的缺陷使她在成人後仍活在恐懼自己不值得被愛的絕望之中,每段關係總是在盡頭變得搖搖欲墜,那些不自知的情緒勒索和過多的投射,都讓作者和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備受折磨。正當她成為事業蒸蒸日上的女強人,並且身邊有了深愛的伴侶之後,焦慮和憂鬱的頻率卻沒有隨之減少,反而變本加厲,諮商師告訴史蒂芬妮她患有「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她並非僅有單一的重大創傷,而是連續性、來自許多層面的創傷,也因此這樣的患者並非受到特定事物刺激才會引發反應,其憤怒與抓狂是一種持續、固定的狀態。

作者為了終結這樣的惡性循環,辭掉了工作並專心研究起治療(或只是與其共處)的方法,在嘗試過各式各樣的諮商、閱讀、冥想、瑜珈、精神療法後,她漸漸學習如何使身心的收支狀況平衡,如何只承擔自己所能承擔的責任,並且理解「你不需要解決一切問題才值得被愛,你可以搞砸任何事情而且仍然值得被愛。

整本書在史蒂芬尼遇到了咸雅各博士──一位真正適合她的諮商師後,開始有了更深入的發展,記錄下每次的諮商過程並在事後以客觀的距離剖析自己的情緒與感受,她在每次的治療中更能看清自己的盲點、並學會雙向修復關係的破裂。允許自己所有的負面感受,並理解痛苦並不等同於受苦之後,我們得以明瞭,痊癒代表在合宜的時間點有合宜的情緒,而且仍然有辦法回到自己原本的狀態。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華藝電子書:我要借書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