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是協助公司將對的產品送到客戶手上的那個人。」
成立「產品經理菁英會」臉書社團、以及網路品牌「PM Tone | 產品通」的本書作者專職培訓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簡稱PM)十餘年,且有擔任企業顧問的經驗,對於推廣PM相關制度、拓展PM人脈及建立PM人才庫與知識庫皆有許多正向影響。本書融入作者經驗、且汲取美國知名的新產品開發管理知識體NPDP(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藉由簡練的10個章節,佐以實用的PM常見十大QA,教導讀者如何培養產品思維,並成為一名產品經理。
「產品經理」究竟是什麼角色?而「產品思維」又是什麼?
矽谷產品管理大師馬提.凱根(Marty Cagan)認為PM需「找出有價值、可使用和行得通的產品。」並具有深入了解顧客需求、資料追蹤、商業成效,以及市場和產業的責任;產品部落客馬丁.艾瑞克森(Martin Eriksson)則認為這是一個在商業分析、科技趨勢與使用者體驗間取得交集的角色。簡而言之,PM在整個產品生命週期中參與並負責機會辨識、定義產品、領導開發、產品迭代到產品策略的過程,以提升產品目標達成效率與領導利害關係人一同邁向成功。
產品思維則是讓PM能有條不紊完成產品相關工作的一種指導原則與核心競爭力。PM是規劃產品前進方向的人,而做出一個好的產品有以下三個要件:其一為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或是解決其痛點;其二為有好的使用者體驗;其三則是有適合的商業模式,也就是適合的人流、物流、金流關係,必須釐清產品要賣給誰?誰提供產品或資源給公司?公司會從哪裡得到錢?公司該付錢給誰?等核心問題。
綜合運用「產品策略 ✕ 價值主張 ✕ 績效衡量」才能讓新的產品穩健向前。
邁可.麥格拉斯(Michael E. McGrath)說道:「產品策略就像是路線圖一樣,只有當你知道身處何處、以及想去哪裡時才能發揮作用。」產品的價值主張則是用一句話描述產品服務的核心利益(Core benefits),明確闡述這個產品提供了什麼服務內容、能替使用者解決哪些問題、創造什麼效益。
產品上市後,PM與團隊仍需透過長期的數據追蹤與財務績效衡量產品在上市期間的各種狀況。透過不斷優化產品功能和特點,確保產品的競爭優勢和使用者滿意度。
若想成為產品經理,我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
問題理解與邏輯分析力、發現市場機會本質的洞察力、快速學習新事物的學習力、換位思考的思考力、精準表達事物的簡報力、和各式利害關係人打交道的溝通力都是產品經理的必備技能。
除此之外,也強力推薦讀者親自閱讀這本書,不僅有新產品開發從0到1過程中更細節的工作說明,也能獲得扎實的產品管理實踐指引。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華藝電子書:我要借書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