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好書指南 |《文明的邏輯:人類與風險的博弈》

好書指南 |《文明的邏輯:人類與風險的博弈》

我想大多數人都會同意,現代社會是文明的。但究竟什麼是文明?文明又是如何發展至今的呢? 

在《文明的邏輯》中,文明被視為一個帶來群體生存秩序的「創新集合體」

歷史學家與經濟學家過去常以「生產力」作為衡量文明進步的標準,因此在人類歷史上,唯有導致生產力顯著躍升的工業革命才被視為值得研究的對象。在此之前,人類受限於馬爾薩斯陷阱,有限的資源只能養活有限的人口,人口與自然資源此消彼長,無法脫鉤。 

但是否就能說,在這段期間,思想、制度與文化的變遷毫無意義呢?在難以長期保存資源的古代,相對剝奪感對人類的影響往往超過對更高產出的追求。人們渴望更低的風險與更穩定的生活,因此,文明的進步除了提升生產力,還應包括「應對風險的能力」。 

最顯著的例證,便是兩萬年前,地軸偏斜導致氣候與環境劇烈變化,人類因此從遊獵轉向定居農業。原本逐水草而居,採集、狩獵即可獲取現成資源,如今卻必須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耕種,表面上看來成本不符,但勞動換取了生存的保障。 

農業的興起讓單位土地能生產更多資源,養活更多人口,家庭、部落、社會隨之形成。人多了,紛爭也隨之增加。為了維持社會穩定,人類開始發展迷信,相信冥冥之中有某種力量與規範影響著世事,讓一切有其因果,使生活可控,以減少焦慮與不安。 

此外,人類發展了家庭、宗教等制度,透過血緣、地緣與共同認同,建立信任、彼此幫助,實現跨期、跨區交換,並懲罰不守信的人。隨著國家發展、和平蔓延,商業與金融興起,社會逐步透過契約、借貸、投資等方式來分散風險。例如,債券與股票讓企業或政府得以向公眾籌資,並在未來提供回報,使資源得以更有效地分配。法律則規範交易的權利與義務,確保合約能夠履行,降低人們因擔心欺詐而不願合作的風險。 

文明的本質,其實是一種「風險管理的創新集合體」。從個人、家庭、宗教、國家到全球,人類不斷尋找新方式來降低生存風險,以確保社會穩定。風險雖然持續變化,卻從未消失,而人類在應對風險的過程中,也推動了文明的進步。

我很喜歡這本書。它擁有清晰的動機、完整的架構、令人信服的數據與推論,並輔以豐富的文獻補充。最重要的是,每個篇章都隱藏著發人深思的問題與故事。你是否想過,婚姻中的責任義務與持續時間是如何決定的?為何宗族(儒家)的影響力在近代逐漸衰退?為何金融制度最先在西方演變出來?這本書對「我們為何會發展成今天的模樣」做了極為全面的探討,誠摯推薦給大家。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華藝電子書:我要借書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