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好書指南 |《早餐之書》

好書指南 |《早餐之書》

這本出自語言學家的早餐書,從早餐的歷史、人物與語言學開始娓娓道來,接著以歐洲編年史與地理,讓讀者深度了解早餐文化淵遠流長的背景故事;然後以早餐與社會和心理層面間的關聯加以著墨,最後附上各種早餐料理的食譜,讓全書不僅知識含量高,同時也兼具實用性,使我們對早餐文化有更深層的認識。

早餐的故事從西元前一一七四年的希臘小島說起,作者從歷史故事探討早餐的起源,並針對早餐的重要性、早餐孕育而生的原因、早餐分量的多寡以及早餐料理的問題提出可能的答案,答案可從書中得知,在此就不先爆雷。新石器革命是發現早餐文化很重要的階段,透過當時食物所留下的證據,像是醃製物、骨頭、種子以及其他器具杯皿等,就能得知一二,而從各式各樣的文物記載得知當時早餐的三個特徵:第一是如果早餐有各式式樣的「麵包」,代表是私人早餐;其二即便是英格蘭人也不是每餐都喝葡萄酒;其三是使用當日肉品而不是前一天的剩菜。

直到一世紀前,才出現了現在常見的英式早餐組合:麵包抹奶油搭配咖啡和牛奶,在當時只要花費一便士就能取得;而那種豐富、類似早午餐的大早餐則可從珍.奧斯汀《曼斯菲爾德莊園》這本文學著作中看到,除了基本的麵包、咖啡和牛奶之外,也出現肉類和蛋類的蹤跡。另外,作者也針對早餐的健康提出見解和看法,其中從過往文字記載裡提到早餐對於人有消化不良的影響,故決定不吃早餐;或是有人提到早餐的果醬會使人品格軟弱──我們在早餐結束前,一週有兩次會吃一片吐司,塗一層薄薄、危險又昂貴的果醬,不過當然,餐桌上不會有牛油。牛油和果醬塗在同一片麵包是前所未見的耽溺享受,是一種可恥的放縱,奇怪的是,直到今天我們也沒人喜歡這麼吃。

隨著時代演進,早餐的重要性逐漸提高,就像現在我們對於「一日之計在於晨」這般重視,甚至被認為是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餐──早起的話,就有機會吃頓悠閒早餐,亦即一天最重要的一餐;最後,早起還可以不必在最後一刻趕時間。

現今台灣社會的早餐文化蓬勃發展,一出門入口就有間美而美,如果想吃飯糰也不是問題,走過一趟早餐史,無論身心都感到豐富紛呈。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華藝電子書:我要借書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