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訊氾濫的時代,每天都會有大量資訊從各種管道蜂擁而至,然而在這些大量資訊中,除了好的、正確的資訊,也會一併夾雜著不正確或者不好的資訊,如何辨別並且進行蒐集與統整進行有效識讀,是每個人都需要學習的一項技能。
本書的架構可以分為三個大主題:從媒體識讀開始,學習判別資訊內的陷阱及資訊來源;接著是如何善用工具進行資訊整理及分類,最後則是分享可以用哪些工具幫助我們提高處理雜事效率,減少大腦內的雜訊。
「透過閱讀,可以讓人獲得『知識』和『觀點』,但我們最終都得將這些東西變成自己的『知肉』。」──《智慧型手機知識碎片化時代的「閱讀力」最新技術大全》
所謂「知肉」按照書中的脈絡可以解釋為知識的血肉,亦即「能派得上用場的知識」。也就是經過層層過濾後被保留在大腦或是我們的筆記中,認為重要、值得被保存的知識。
作者也在書裡分享了一些選書的訣竅,像是先閱讀前三十頁的內容,確定作者的風格和內容是自己喜歡的類型,就可以繼續讀下去。如果發現這本書不適合自己或是內容過於艱澀,不適合現在的自己就果斷放棄吧。
以及最後一點,去閱讀讓自己開心的書。畢竟如果閱讀會讓自己感到難受或者有壓力的話,想當然最後這些知識也很難進入到自己的大腦,內化成為自己的一部份。每個人的喜好本來就有所差異,所以會喜歡看的書類型當然也會有差別,所以千萬不要落入暢銷書的迷思中,而是忠於自己,選擇有興趣的書籍來閱讀。
書的其中一個章節是「活用散漫力」,一般聽到散漫,可能會想到比較負面的地方,但作者認為散漫力運用在一些需要靈感的工作任務上,透過不集中注意力的方式,反而能夠有更靈活的發想。除了將工作拆解並進行分類之外,作者也認為能夠鬆弛有度的掌握工作節奏,依照自身當下的狀態來安排比較需要集中精神或是比較不需要專注也能完成的工作,反覆的切換工作狀態,能夠在必要的時刻保持專注力。
書的結語上提到「比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更重要的是生活與工作的整合」。看到這句話時,莫名的心裡有很多感觸,確實在現今工作多樣化的社會裡,許多人的工作和生活很難能夠很明確的切開,我自已當然也不例外。試著將工作和生活整合作為一個整體的思考方式,讓我們能夠較為自由的掌握工作節奏和份量,不要過度的勉強自己,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效率。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華藝電子書:我要借書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