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增長,聊天的話題也悄然轉變:從學習與愛好,變成了養生與健康;對家人的抱怨,也從「家長不讓我玩手機」變成了「家裡老人都白內障了還一直看手機」。我們在慢慢長大,父母卻逐漸老去。
三高、癌症、血管堵塞……這些疾病不知不覺成為日常的一部分。雖然人類的壽命越來越長,但與之相伴的是,臥病在床的日子也在延長。從生病到離世,可能需要8到12年的煎熬,這種漫長讓人感到無助與恐懼。
我對家人最大的期許是: 不求多長壽,但求健康長久。即便年老,也能有能力追求自己喜歡的生活。
然而,要實現這一點並不容易。好在《更新粒線體,根治慢性病》這本書提供了新的醫學觀點,提出了大一統理論:看似不相關的四高、肥胖、免疫疾病、癌症、精神疾病、過敏與感染,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的根源──粒線體功能失常!找到了這個核心問題,我們便能更有效地對症下藥,改善健康。
疾病的共同起點:現代飲食習慣
在眾多疾病中,現代社會的高淨醣飲食扮演了重要角色。高淨醣飲食指的是高碳水化合物、低纖維的飲食結構。葡萄糖(來自飯、麵、餅乾、飲料等)在肝臟中轉化為脂肪酸並堆積,導致脂肪肝50%的高發病率及腰腹肥胖。同時,過量攝取鹽和葡萄糖會活化果糖轉換途徑,產生過多的自由基,對粒線體造成損傷,從而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例如:
1.提高滲透壓,導致白內障與血管收縮
2.增加尿酸生成,引發高血壓與痛風
3.細胞質將葡萄糖發酵為乳酸,進而癌變
4.若大腦海馬迴的粒線體失效,可能誘發精神疾病,如失智症與癲癇
值得慶幸的是,雖然葡萄糖代謝功能可能受損,但粒線體代謝酮體的能力仍保留,這解釋了為何生酮飲食能在某些疾病中發揮作用。
如何維持粒線體健康?要讓粒線體保持最佳狀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減少自由基產生
- 控制每日葡萄糖攝取量(低於30克) 增加抗氧化劑攝取,如褪黑激素、甘胺酸、NAC
2. 增加解偶聯劑的作用
- 解偶聯劑能在自由基生成前,將多餘能量以熱量形式釋放,減輕粒線體負擔 ,攝取多酚(如蔬果、茶葉),透過生酮飲食或間歇性斷食促進酮體生成 ,承受適度壓力(如運動、冷水浴、熱水浴)
3. 增強粒線體數量與效率
- 執行耐力訓練,提升粒線體產能,高強度間歇運動,促進新粒線體生成。
運動時,高強度與低強度的最佳比例為20:80 粒線體的健康對於人體的影響之深遠,幾乎覆蓋了各種慢性病的根源。好消息是,隨著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有望找到越來越多針對性的健康改善方法,透過飲食與運動習慣改變,減少疾病風險。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華藝電子書:我要借書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