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好書指南 |《曼德拉效應》

好書指南 |《曼德拉效應》

被尊稱為南非國父的曼德拉到底是什麼時候過世的?皮卡丘的尾巴到底是黑色還是黃色?米老鼠的衣服是背帶褲還是短褲?

這些問題一被提出,馬上就會引發兩派擁護者的激烈討論。一名女子信誓旦旦地說曼德拉是在監獄裡過世,並且能夠繪聲繪色地描述那些生動而詳細的場景:她看過的報導、葬禮上曼德拉遺孀悲淒的表情,網路上還有一大群人跟著附和她、分享更多的細節,但事實是曼德拉在2013年才過世,甚至自監獄釋放之後還擔任過總統。

這種一群人一起記錯同一件事情,而非只有一個人的記憶出現混亂,稱之為曼德拉效應。

去年,我看了一部電影《消失的她》,裡面大量運用了曼德拉效應來推動劇情,讓我看到直呼過癮的同時,並對那些看似矛盾、不可能發生的伏筆感到恍然大悟。

電影中假扮男人妻子的陌生女人靠穿著和正宮相似的衣服並尾隨在男人身後出入,成功讓警察在詢問飯店工作人員確切情況時,得到女人就是男人的妻子,這個肯定的答覆。

男人是如何做到謀殺妻子的不在場證明的,他在殺害妻子的夜晚先進到酒店裡上台表演喝酒,以一種很張揚的方式出現在酒吧中所有人的視線當中,然後再跑到廁所偷偷翻窗而走;直到謀殺完成後,才又悄悄地從窗戶翻回酒吧,營造出他從頭到尾都在酒吧、不曾離開過的假象。

真相一個,記憶卻非如此

明明有那麼大的漏洞,為什麽人無法從記憶當中找到破綻呢?大腦儲存及解構記憶的方式是先經歷訊息輸入->訊息鞏固->訊息重複,個體接收到訊息從臨時貯存區(如海馬迴)轉換到前額葉皮質,將經歷的事件形成情景記憶,用記憶碎片紀錄下來。

每當需要回想起哪個片段的時候,大腦會再把那些相似、貯存在緊鄰位置的記憶召喚出來,按照當下的邏輯和信念對內容進行重組後輸出,記憶的內容就會發生變化,而出現錯誤。

另外,在極大的心理壓力時,若外界給予相關的暗示或誘導,人更容易在重組自己記憶的過程中出現虛假的記憶。因此在某些情況下,證人、證言指認的言論並不能全盤參考,尤其是當真兇並不在指認候選行列當中時,有可能會導致無辜者受牽連並放走真兇。

《曼德拉效應》這本書除了介紹曼德拉效應之外,書中還另外提到其他較為常見十個效應,來源始末都介紹的非常清楚,再搭配上豐富的案例說明,將心理學概念融入在生活日常當中,是本好讀又口語化的的心理學入門書。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華藝電子書:我要借書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