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好書指南 |《物種與人類世》

好書指南 |《物種與人類世》

這本書的緣起是2023年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舉辦的「近代知識譜系中的動物與植物」工作坊,並將多篇論文集結而成,所以各個文章的作者大多是歷史跟文學背景的教授與博士生們,他們展現自己的研究領域,從各個方向切入,以描述動植物與人的關係。

可能是因為有多名歷史學者撰寫的關係,整本書跟當時的社會背景緊緊相依,或是說,就是在當時的時空背景與發展下才會讓人與生物如此交纏。像是東方與西方截然不同的分類方法,西方以人本主義與理性主義為基礎,並由亞里斯多德奠定了分類基礎,以動物觀察、解剖證據、生活型態與行為觀察同一普遍性中的分歧,而後人則隨著觀察的深入、方法的進步(顯微鏡等)、辨識物種的增加(地理大發現)等,逐步來到林奈開創的近代分類學;而東方同樣也是從「按形歸類」開始,並以型態、氣味、習性與功用來分門別類,但受到陰陽五行說以及董仲舒人性三品論的影響,還有中醫的存在,東方分類學的發展充滿了人文情調與中醫功效,像是《本草綱目》中本草的名稱揭示其性質、基本屬性、和宇宙萬物的關係,以及在知識傳統中的位置,編排順序則從賤至貴,展現人們所感知到的自然秩序。

很有趣的是,儘管東西方都是從觀察與分類開始,但隨著社會與技術發展的不同,西方社會展現的是社會性階級、演化長短與順序;而東方呈現的則是五行運轉與中醫藥效。

除此之外,書中也描述了不同物種與人類社會間的歷史變革,像是中藥材、農作物與水產的貿易變化,或是獸醫的職涯發展差異等等,緊緊扣住書名,物種與人類世。

這本書充滿了歷史的軌跡與考究的氛圍,何年、何月、出售地點、價格、數量、商品形式都清清楚楚的列了出來,再搭配上當時的社會背景與發生的重大事件,還有文章、宣導、圖片、符咒等佐證資料,讓人忍不住以為作者當時就在現場記錄著這些,不知不覺就沉浸其中。 比較可惜的是,書中分的3個章節,簡稱為:中藥材、農產品貿易、人文,他們彼此獨立,儘管可以感受到編者渴望有種循序漸進的感覺,但實際讀起來卻感覺跨章節像換本書一樣,當然這不影響每篇文章的出色與紮實。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華藝電子書:我要借書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