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滿懷熱情、渴望醫治所有疑難雜症的專科醫生,當初在申請入學的時候並不會說自己對寫病歷很有熱情,他們學醫的目的是為了照顧病人,而非是花費大量的時間坐在電腦螢幕前打病歷。」
當初看到這段的時候就讓我聯想到自己,自從畢業有正職工作之後,幾乎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滿滿的,行事曆一排代辦事項,從一早的晨會報告,到下班後還要趕著家教和圖文,生活幾乎沒有喘息的時間。我害怕跟不上別人,害怕那些繁複的術語和流程,但這種壓力漸漸積累,可能讓我感到疲憊不堪,我以爲我拼命努力直到做不了為止,然後我就戰勝自己的限制,並學會更加拼命努力,結果發現,這條路越走越沉重。
隨著工作量增加和壓力持續,這種追求變成了我的一種負擔。我每天都在反覆提醒自己要更快、更好把事情完成,但身體和心靈的疲憊卻讓我無法真正放鬆。
後來的日子裡,我開始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我常常騎車騎到一半莫名其妙地淚流滿面,這已經不只是普通的疲勞,用放假休息就可以治癒,而是深入骨髓的倦怠。於是,我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在帶完最後一屆考完學測的學生之後,停止接任何的英文家教、將原先經營很久的書帳暫停更新。雖然我知道幫助別人考取好的成績、製作出精美易讀的圖卡會讓我發自內心擁有滿滿的成就感,但此刻,我已經燃燒殆盡,需要先照顧好自己,才有餘力繼續向前行。
我們以工作為中心所建造的意義體系,將工作視為尊嚴、品格及目的之源頭的崇高謊言。
書裡面舉的例子挺犀利的,最初工作只是為了生存,必須以勞動去交換食物,而現在則是進展到必須要工作,別人才會承認這個人是對社會有貢獻的,他才有資格對整個社會的運作發表高談闊論。但實際在這個邏輯體系裡,忽略了不被認可的勞動,留守家中負責家務的女性是被默認承擔的、非裔的黑人奴隸是被排除在外的,性別歧視和種族主義讓工作=尊嚴這個等式,像是巨大的空中大餅,看得到卻吃不到。
你的就業狀態與你身而為人的價值毫無關係,請牢記。
就像是在金融風暴等經濟危機的期間,大量的員工被裁員往往是企業為了生存而不得已的決策,並不是因為那些勞工不夠優秀或是懶惰,許多勤奮的勞工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之下也難免被波及。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我們又將將自我的價值與職業成就完全綑綁在一起的話,會活得非常非常的辛苦,每天都在懷疑人生,感到心力交瘁。
工作是一時的、人生是一世的,適時給自己一些空間和時間去調整,不要讓倦怠感吞噬了你最初的熱情和動力。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華藝電子書:我要借書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