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好書指南 |《車上的女兒》

好書指南 |《車上的女兒》

「不回到當時的情景,不重新體驗那種傷痛,就無法選出刻骨銘心的形容方式。」

本書作者宇佐見鈴是1999年出生的新銳作家,也是非常年輕就得到芥川賞的作家,我覺得她的寫作風格非常日系,閱讀時也偶讓我想起《便利店人間》的作者村田沙耶香,用詞往往看似平鋪直敘,但卻會在心中濺起久久無法散去的漣漪,有些時候,當你越是平淡地將痛苦陳述出來,就越是令人感到心疼。

這本書從少女佳佳的奶奶過世後,全家人出發去參加奶奶的告別式展開,佳佳回憶著兒時一家人喜愛在外車宿的畫面,而這一次,哥哥與弟弟都不在家裡了,剩下她與爸爸媽媽;而哥哥與弟弟的離去,都是因為父母,父母原是給予愛的來源,但怎麼現在卻都只剩下痛苦,父親動不動就發火,母親腦中風且喝醉就會忘記一切,怒火及悲傷就像傳染病,在這台車上的大家,無一倖免。

因為家庭而感到痛苦的佳佳拒絕去學校上課,這個舉動令爸爸更是火大,他認為自己努力熬過辛苦的日子,日日夜夜為子女奮鬥、掙錢,換來的卻是罷課的孩子,讓過去一切的努力都白費了,他便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拳頭及身體。

儘管如此,佳佳在奶奶告別式時看著爸爸孤獨的身影,還是會感到心疼,在媽媽無理取鬧之時,也會順應著發病的她,然而在怒火延燒的時候,她又會無法控制的厭惡著這一切,多麼矛盾。

真正難受的不是痛苦本身,也不是伴隨而來的恥辱,而是加害者不承認自己造成傷害。人之所以能忍受痛苦,是因為知道自己經歷了痛苦。當自己的痛苦不被當一回事,這種認知上的落差會導致更大的痛苦。

在故事的後段,提及了父親兒時的際遇,那些過去也造就了他的現在,這些無法抹滅的過去,讓父親痛苦不已,但佳佳也無能為力。我想到《以我們告終》這本小說所提及的,父母無一不希望孩子幸福快樂,於是也希望痛苦就到我們這一代就好,只不過,沒有那麼幸運,沒有人被好好地教育著如何成為好的父母,於是,無法釋放的情緒就這樣傳遞給自己的孩子。

這本書閱讀起來其實相當沈重,但我相信社會上絕對有很多類似的家庭問題,每個人都是這麼辛苦地活著。書中說到「所謂的活著,純粹是沒死去的結果罷了。」

是的,這本書就是充斥著這樣的氛圍,但是也很血淋淋地道出事實,家庭是個能夠給予溫暖及愛的最佳場合,相反地,要傷害起來,也是可以像地獄一般崩壞。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華藝電子書:我要借書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