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吳依光活下來後…明確來說我不認為她活下來了,只是沒有死去罷了。
女主角吳依光成了老師,當看到她的學生跳下高樓,記憶回到17歲那年,當時的她也想自殺,她沒做到,她的學生卻做到了。然而回首活下來的每一步,似乎也是在另一種詛咒中,每一步都是踩在懸崖上,如今她必須為那位學生的離去,找出合理的解答,不只是為了媒體、學生、家長,也為了給自己一個不再愧疚的答案,她能否從那些沒有抵達人生終點的少女們之中,重新找到與過去和解的道路?
沈浸在書中的我也想知道,為什麼那些少女沒有抵達人生終點,選擇中場離席。
少女拒絕羽化為蝶,只願在蛹中寂靜長。
書中主角吳依光的母親控制欲極強,為她安排最好的補習班,求學過程中不必要的情愛與友情,都被介入破壞,毫無破綻也意指毫無喘息的空間,那些還能更好的殷殷期盼,卻成為還不夠好的詛咒。劇情交叉著她人生回顧,以及探詢真相的過程,每一個世代都有屬於自己的課題。
青少年族群自殺死亡率連續20年攀升,但他們擁有的痛苦卻鮮有人知,10多年前剛上高中時第一次期中考,我是第23名,老實說看到成績的當下,我才明白無論我過去成績多好,整個縣市中最優秀的人也聚集於此,因此要再付出更大的努力,升學壓力讓補習班的考古題比漫畫書還搶手,深刻體會夜深人靜陷入壓力漩渦的窒息感受。
但我很喜歡書中輔導老師所陳述的觀點,現代與過去的學生已無法相比,社群媒體讓現代人更容易偽裝,將自己分成了好多層,公開的帳號盡是歡愉日常,不公開的帳號記錄挫折與壓力,匿名帳號偷偷監視著誰的公開社群滿足內心好奇感。不同帳號展現出不同的自己,但哪一個才是真正的自己,倖存者偏差影響了多少人,又是哪個面向使人墜落?無從得知,只知道他們結束痛苦。
過猶不及,太多幸運,跟不幸沒兩樣
到了尾聲除了母親,其餘角色吳依光都用全名講述,這是她對母親最後的尊敬,身邊所有人或許都跟她一樣,在母親的呵護下,走向被母親所期望的康莊大道。這樣充滿愛的給予讓人無法拒絕卻也不堪重負,你我走過一個時代的變遷,下個世代是手機影音主宰的新世代,期許我們找到與之相處的平衡。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