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好書指南 |《那麼你現在感覺如何?》

好書指南 |《那麼你現在感覺如何?》

心理諮商室向來被視為神祕又帶有距離感的空間,來談者(指接受心理諮商的人)帶著疑惑、傷痛甚至期待走進來,試圖尋找答案,但心理師究竟是怎麼想的呢?他們真的能做到「全然不批判」嗎?又或者,他們是否曾經有過「這個個案我真的無能為力」的時刻?作者透過幽默又真誠的筆調,帶領讀者進入心理師的內心世界,揭開心理諮商真實樣貌,討論關於心理師的迷思、挑戰,以及那些難以啟齒的心聲。

書中很有趣的是,作者將他在晤談的內心聲音貼標籤,像是「偵探音」(尋找探索和意義)、「共情音」(嘗試想像和體驗他人感受)、「救世主音」(渴望在專業範圍與責任之外「拯救」他人)⋯⋯,透過這樣的比喻,讓讀者感受到諮商心理師此時內心真實的想法。

例如在某次會診時,來談者提到其朋友告知「作者是位可以放心交談的對象」的資訊時,作者內心的偵探音是「好想問是誰說的」,意志音則是表現出「別問,別忘了你的職業操守」,而憐憫音會說「有人推薦你真是太棒了!」這樣的呈現相當生動,一方面讓讀者可以透過文字了解其此時的心情,另一方面似乎也透過這樣的方式釐清內心真實的想法。

談到諮商心理這個領域,想必對許多人來說既陌生又好奇,而在書中作者回答了許多常見、大家可能相當好奇的問題,像是「心理師真的不會批判個案嗎?」這個問題肯定存在在所有曾經諮商或是想要接受諮商的人的內心。

每位合格的諮商師都受過專業訓練,因此不會輕易對個案下評價。

然而,人性使然,他們有可能有一瞬間的「偏見」或「不解」,但專業要求他們立刻察覺這些情緒,並調整態度,確保諮商過程仍然是尊重與開放的。
其他還有像是「如果來談者不說話時,心理師會怎麼辦?」一定會有初次的來談者不願開口抑或有其他原因,其實沉默在諮商現場很常見,心理師通常不會強迫對方開口,而是透過開放式提問,或默默陪伴對方,讓對方感受到安全感。因為,有時候沉默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情緒表達,而心理師會試著理解其中的意義,而一場良好的諮商具備哪些條件呢?最重要的就是信任的結果,彼此有了信任的基礎,後續諮商也才能繼續順利進行。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華藝電子書:我要借書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