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計畫》是一部直指組織內部運作痛點的作品。作者以大量跨產業、跨層級的勞資實例,細膩剖析了為何許多「管理」反而讓工作變得更困難、更低效的現象。
書中提到了一個在許多組織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為了在會議中呈現「一切進展順利」的假象,員工被迫隱藏問題、誇大成果,最終讓真實狀況越來越難以挽回。當提出問題只會換來責備而非解決,會議就會淪為「騙子俱樂部」,導致後續交接困難、專案失控。
如果在專案開始前,能夠詳細地討論專案的範圍及目標,讓每個人都能得到共識,在專案進行時能減少許多不必要的問題。組織內也不應一味追求「零摩擦」,因為適度的摩擦、掙扎,特別是在創意工作中,反而能促進真正有價值的想法誕生。
書中提到了一件事,值得省思。作者提出當專案落後時,領導者常見的直覺反應是「加人手」,但事實上,新人的磨合與溝通成本,往往只會讓進度更延遲。真正該做的是在混亂中放慢腳步、仔細評估,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專案進度落後,了解這樣的問題是否能夠解決,而不是找更多人來讓問題複雜化。 透過本書學習到許多組織管理的技巧,教導我們成為一個「摩擦修復師」。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華藝電子書:我要借書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