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性別角色分工中,照顧小孩似乎被視為女性的「天職」,而男性則負責在外工作,但作者Ken在《我是男性,我請了一年育嬰假》中,挑戰了這種過時的觀念:「請盡快放棄顧小孩是女人責任的過時想法。」
育嬰,不應該是單方面的義務,而是夫妻共同承擔的責任。
Ken 以自己的經歷,帶領讀者理解現行育嬰假的法規,並分享夫妻間如何協調,決定由誰來請育嬰假,選擇背後的多重考量,不僅涉及經濟層面,還包含對家庭角色分配等思考。這種全方位的檢視,讓讀者能重新看待育嬰假——不僅僅是一種福利,更是一種家庭關係的重塑。
然而,育兒並非一條平坦的道路,而是一場充滿挑戰的修煉。
Ken 在書中誠實地描述他在育兒路上所面臨的掙扎與迷茫。育兒者往往因脫離職場而感到孤立,甚至喪失自我認同。「個人奉獻的機會成本跟家務,是算不進財務價值的。」這句話讓人印象深刻,因為它直指許多育兒者所面臨的無形壓力和社會對育兒工作的低估。
其中一個令我深思的片段,Ken 想提高信用卡額度時,因無法提供薪資證明而無法順例辦理。這個細節看似微不足道,卻凸顯了社會對「薪資即價值」的刻板觀念,讓育兒者在經濟價值與自我認同間遭受雙重打擊。
因此,Ken 建議在請育嬰假之前,先問問自己:「拿掉名片後,你是誰?」這是一個值得每位育兒者深思的問題,也是重新發現自我價值的契機。例如,以「攝影愛好者」或其他興趣取代過去的職業身份,重新建立新的定位。

但請育嬰假難道都是妥協退讓嗎?其實拋開工作壓力後,育嬰假是一次重新掌控時間的機會。除了將時間分配給孩子,育嬰假也讓人得以專注於自己的需求,學習新技能或探索未知的世界。
這樣的視角改變了人們對育嬰假的看法,讓這段期間成為一種「雙贏」的體驗——既陪伴孩子成長,也豐富了自己的人生。
書中更提到夫妻間如何在育兒過程中相互扶持。Ken分享了他與伴侶如何透過溝通協調分工,避免讓育兒成為一方的「孤軍奮戰」。健康的關係是建立在尊重與理解基礎上的合作模式。放下性別角色的成見,真正以平等的態度面對家庭責任,育嬰假並非「犧牲」,而是一種機會,重新連結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提高生活品質,無論最後是爸爸或媽媽請育嬰假,這本書都可以給你很深的啟發。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華藝電子書:我要借書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