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不是要教你如何成為更好的人,也不是要你努力奮鬥,而是赤裸裸地問你:「你真的需要這些嗎?」在這個被效率與成功綁架的時代,這本書像是一記重拳,打在所有「人生規劃者」的臉上。作者 Pha 28歲時,他接觸到網路與程式設計,受到啟發,決定辭去工作,並創辦了合租公寓「Geek House」,推廣共享居住的理念,這種不被束縛的理念也成就了這本書的靈魂。
現代人的生活幾乎被「待辦清單」填滿。
我們活在一個追求成就感的文化裡,彷彿沒有在進步、沒有在忙碌,就是在浪費生命。
市面上的書幾乎都在告訴你怎麼變得更有效率、如何時間管理、如何邁向成功,而這本書,卻反其道而行,提出一份「不辦清單」,鼓勵你放棄那些其實根本沒那麼必要的事,甚至讓你開始質疑:我努力這些,是為了什麼?
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點,是關於「不擁有」的觀念。作者提到:不買東西,不等於失去生活品質,而是從根本上去問自己:「我真的需要這個嗎?」舉例來說,很多人買車是為了自由,但真正擁有一台車之後,隨之而來的保養、稅金、停車位、保險等等問題,其實帶來了更多壓力。反而用共享資源如租車、搭乘大眾運輸或計程車,不但更彈性,也更能減少日常焦慮。這種「以不擁有為自由」的生活哲學,是現代過度消費社會中的一劑清醒劑。
全書的章節構成,就是一份「不辦清單」:不要單獨擁有、不要急著回訊息、不要天天追求目標、不要無止境地學習技能……剛拿起這本書時,建議你直接翻到「最無法認同」的一章閱讀。因為那裡,最可能是你被現代社會制約最深的地方。也正是那裡,可能會讓你開始鬆開緊繃已久的生活節奏,去思考真正的「足夠」。
當然,這本書不是要大家變成懶散、耍廢或逃避責任的爛泥,而是鼓勵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極限與真實需求。
在壓力爆表、資訊過載的時代,懂得拒絕、懂得不去做,反而是一種更高層次的選擇權。就像作者在書中說的:「你不一定要完成所有事,才能是一個完整的人。」 不辦清單像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宣告。為那些不想再追趕成功列車的人,提供了一個喘息與重新選擇的空間。如果你正感到焦慮、迷惘、疲憊,不妨讀讀這本書。也許你會發現,少做一些,反而活得更多。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華藝電子書:我要借書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