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好書指南 |《家住垃圾山:孟買拾荒者的愛與失去》

好書指南 |《家住垃圾山:孟買拾荒者的愛與失去》

「幾十年過去了,有人一夕發財轉瞬樓塌,有人加入幫派鋌而走險,還有人深信自己被山區鬼魂糾纏、不得超脫;垃圾山的陰影長存每個人心中,沒有人能真正離開。」

隨著都市化、人口持續成長,「垃圾處理」逐漸成為不可忽視的議題,但由於垃圾通常被運往遠方,人們也經常遺忘每天製造的「產物」並沒有就此消失,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只是換個地方堆置、等待下次再被發現。《家住垃圾山:孟買拾荒者的愛與失去》是一本關於垃圾與拾荒者的作品,它將已經遠離的廢棄物重新帶到讀者面前,並且讓我們看見「垃圾生命」的下半場;儘管以「愛」為名,更多的或許是對慾望的批判與反思,而消費主義盛行已經帶來的後果,更在其中表露無遺。

想像自己正在過著平常的一天,卻突然發現四周煙霧瀰漫,還散發著陣陣令人不適的惡臭;這大概是2016年前後,孟買人的共同回憶,而諷刺的是,這些現象的源頭就是他們自己,並且在當下才深刻地意識到「垃圾處理」這個重大議題。包含社會與公部門對於垃圾山的反應,以及居住在周邊區域的拾荒者家族們的生活,《家住垃圾山》從兩個完全不同的角度來呈現這個「百年景觀」所帶來的影響,並且讓人理解儘管彷彿處在不同的世界,他們同樣都被垃圾所囚禁。                

「家住垃圾山」的書名多少讓人會期待在其中看到拾荒者生命的「奇觀」,整日與垃圾山為伍,並且把人生完全建構在其上,儘管嘗試逃離卻總是徒勞,書中那種近乎是信仰的態度,確實讓讀者印象深刻;但另一方面,極端社會下的貧富落差、現代國家當中充斥的官僚風氣,相比之下也毫不遜色,而那種能拖就拖、能閃就閃的常見公部門作風,也讓人對於現代公共議題的未來感到悲觀。

拾荒者因為依賴垃圾山,逐漸難以擺脫貧窮;垃圾山則會造成空氣、水質污染,甚至還會因為其中的易燃物質造成公共安全上的疑慮,但這樣的關係難道沒有其他可能性嗎?儘管並不像孟買的程度,但近期關於水源污染、垃圾掩埋與焚化爐的議題也逐漸浮現,顯示台灣其實已經正在面臨同樣的議題。但近期的報導顯示,垃圾處理背後,不只是單純的廢棄物掩埋或焚化,甚至可能牽涉到金錢利益與政治,這一切也讓它變得更難以解決。

「垃圾」是人類生活無可避免地產物,但在石化工業、塑膠製品深入日常的同時,它們也變得更加難纏。《家住垃圾山》描寫的或許是遠方的風景,但種種跡象都已經顯示,若是我們不加以重視,它也可能成為世界其他角落不久後的未來。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華藝電子書:我要借書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