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好書指南 |《跳舞的熊》

好書指南 |《跳舞的熊》

你是否曾想過,自由也可能會帶來焦慮?

《跳舞的熊》這本書,並不只是關於熊的故事。「跳舞熊公園」是保加利雅至今仍在營運的真實所在,透過解放跳舞的熊,娓娓道出另一段人類社會的困境。

在保加利亞,馴熊是一種古老的吉普賽傳統。

在熊還小時,就能透過金錢,買斷熊的一生,每個人訓練熊的方式不盡相同,鏈條、火燙的鐵片甚至酒精,成了熊學會「跳舞」的工具。之後在熊最為敏感的器官──鼻子,鑽上鼻環,而熊也將一輩子認定為牠繫上鼻環的主人。長大後的熊,一生與馴熊人相依為命,靠跳舞娛樂觀眾,換取微薄生計與主人的餵養。

然而這一切,自2007年始,在保加利亞養熊不再合法,這些熊被送入庇護所,理論上牠們獲得了自由。但悲慘的的是,儘管再也沒有音樂、沒有命令、沒有觀眾,熊仍然繼續跳舞,牠們不懂何謂冬眠、捕獵……

如果有誰一輩子大部分時間都是奴隸,他在自由中是沒有辦法生存下去的。

作者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故事對象從被釋放的熊,擴展到從共產體制解放出來的人們。他們原本都活在嚴密控制下的社會中,有明確的規則、清楚的階級與穩定的生活方式。即使不自由,但他們卻已經熟悉這一切。

但當那道牆崩解、資本進入,社會突如其來地「自由」了,人們反而不知所措。曾經穩定的價值觀和生活模式瓦解,留下的是不確定與茫然。

書中許多受訪者透露,他們懷念的不是獨裁,而是那段可預測、清楚知道明天要做什麼的生活。這句話令人警醒,也令人難過。原來,自由不僅是解除束縛,更是一種需要能力去承擔的狀態。即便有人仍然留戀過去的制度,但也有些人在自由市場中找到容身之處,然而過程的適應與混亂,就像回應了跳舞的熊,不再被逼迫,但身體與心理早已被馴化。

這樣的心理轉變,並非東歐獨有。美國在內戰後,解放了數百萬黑奴,原以為從此人人平等、自由。然而,歷史告訴我們,被解放的黑人在法理上成為自由人,卻馬上遭遇另一場考驗:如何在一個仍充滿歧視與剝削的社會中活下去? 感謝我們仍擁有選擇,我也開始思考,是否我也像跳舞的熊,甘願被公司用固定的薪水買斷自由,每週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這本書就像映照現代社會的鏡子,當你發現自己擁有選擇、擁有自由,卻感到迷惘與疲憊時,也許你和那隻熊並無不同。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