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將這本書分成三個部分:個人選擇、一群人的相互影響、組織的管理,這三個部分環環相扣,在社會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個體,一群個體聚在一起就會變成一群人,而一群人一起生活就會漸漸發展成一個組織。
在生活中每個時刻我們都在做選擇,即使決定不選擇,也還是一個選擇。
生活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讓人們的注意力無法集中,在認知上會因為處理過多的資訊而焦慮,導致選擇這件事變得更加困難。因此設定範圍變得非常重要,像是買房子的時候,要先把購屋條件設定好,才能夠在琳瑯滿目的購屋市場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房子;在公司的年度報告時,將簡報中的重點文字放大加粗,可以讓聽者迅速掌握到重點,不會在大量資訊中迷路。
作者在個人選擇的最後也有提到在每個決策點上我們都會習慣拼命想要找出「最佳解」,但對其他人來說的成功方法,套用在自己身上不一定適合,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擁有不同類型人格和決策風格,接納自己與他人的每個選擇,也是一門很重要的課題。
一群人相處時會面對到人際關係的議題,當觀點不同時應該要如何應對?作者認為說故事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可以將自己希望傳達的觀點放入故事中,讓對方能夠更好的理解且接納,我們常常會看到許多領導者用說故事來激勵團隊、經理人用說故事來表達想法、創業家用說故事獲得募資,因為說故事往往比陳述事實更有影響力。
在組織中我們會需要與不同的人互動,在互動的過程中也會逐漸形成自己的社會資本,這邊的組織除了工作以外,也包含了網路社群、義工團隊等,每個組織中累積出來的人脈都會是社會資本的一部分。書中有提到一個案例,老陳的兒子半夜牙痛,在苦惱是否有嚴重到該送急診時,突然想到自己平常參加的改車社群裡面剛好有牙醫師,牙醫師在半夜就協助他們遠距看診,了解自己擁有的社會資本並善用它們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現在的社會變化非常的快,像是2003年的SARS事件、2008年金融海嘯、2019年的COVID-19所造成全球企業衝擊,影響到百萬個家庭與生計,危機來臨之前不會先等大家都準備好,因此擁有敏捷思維極為重要,能夠讓組織面對外在衝擊時,所受到的影響降至最低,甚至可以將面前的危機轉化為新的契機。
其中敏捷思維的練習包含5個部分:
- 靈敏的生活態度:對於事件發生或他人需求抱持一定的敏銳度
- 專注於當下:專注眼前發生的事件找出解決辦法
- 擁有主體性:對自己行為要擁有掌控能力
- 利他後利己:以團隊為優先考量,最後好的事情也會回到自己身上
- 向內看向外行:隨時觀察自己是否有保持敏捷精神且言行合一
這本書帶入了非常多在管理學、心理學上的理論,用簡顯易懂的文字帶入故事敘述,讓人更理解每個理論的內涵,也能更進一步應用在現實層面,重新打破自己所認知的思維框架,利用書中的理論及方法讓我們在面對自己與群體中的每一個選擇都可以更加游刃有餘。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華藝電子書:我要借書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