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物」、「微情」、「微塵」三篇散文主體構築了這本《三十女子微物誌》,作者從身邊微小事物開始觀察,耳環、面膜、香水⋯⋯到抽象的名字、年齡、對發票等,這些生活中的小事隨著時間日積越累,逐漸成為我們現在的模樣。時間走過,消化一切,也能轉化一切。雖然地上並沒有一條分界線,但這種看不見得改變到來的時候,比真正徒步跨過了什麼,還令人心驚。所有的改變在不知不覺之中,讓你連環轉、抗辯、提出一丁點疑問的機會都沒有。
這樣的改變微弱、隱晦,默默地我們來到生命的下一個階段,但卻無以抵抗,無法反駁。
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對於事物的理解與想法也會產生不一樣的思維,就換季這個主題來說,年輕時覺得衣服、褲子、裙子永遠都不夠;但是當到了一定的年紀後,就覺得多一件就是累贅,巴不得想清空所有衣物,來個斷捨離儀式。人有買的欲望,也有丟的欲望。兩者同樣炙烈。大捨與大得,都是一種狂。人彷彿在測試自己,是否能夠狠下心來,走到極端之處,有萬花盛放的艷,也能有水窮山的白。在收放之間,享受盡頭的風景,好像也成為當代人的一種能力展現。
第二部分「微情〉講述著作者與人之間情感的流動,以及人際關係中的美好與哀愁。其中〈牽手〉這篇讀來覺得特別可愛,透過手的溫度、柔軟度和厚實度,傳達對彼此感情上的流露,簡單但深刻,雖然身體與長相,人無法自己選擇,但擁有一雙好摸的手,絕對是一大幸運,這幸運多半不是自己,而是伴侶的幸運。
第三部分〈微塵〉則是以更宏觀和成熟的角度觀察周遭。年紀的增長不僅是數字上的改變,更多時候,是自身對於事物的體驗與過往有所不同。 如同我們人生會一次又一次地遇到洞口,這個洞口是時間,年輕時不會意識到這個洞,但年歲漸長後,你知道這個洞的存在,清楚地感受,並以坦率的心接納它,與其四處躁動奔波,現在我更樂意退一步,讓事物在時間裡自然發酵,等等看、等等看,等甜意自動產生,美好事物水到渠成。如果名字真是禮物,是發光的畫作和預言,我亦將等待,饒富興致地觀察,它的故事和祝福,在時日裡如何漸漸被完成。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華藝電子書:我要借書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