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 Home
  • 全站分類
  • 社科歷史

好書指南 | 《咖啡癮史:從衣索匹亞到歐洲,從藥物、祭品到日常飲品,揭開八百年的咖啡文明史》

好書指南 | 《咖啡癮史:從衣索匹亞到歐洲,從藥物、祭品到日常飲品,揭開八百年的咖啡文明史》

陽光灑滿大地的午後,帶著書或筆電隨意的走進一家咖啡廳,咖啡伴你一同度過輕鬆的下午,這或許是有些人與咖啡的日常邂逅;又或者在週一早晨,你走進明亮的超商或是連鎖咖啡店,點了一杯咖啡開啟一週的工作日常,將咖啡視為提神飲品,伴你度過憂鬱星期一。

圖片來源_Unsplash

你是否曾經思考過,在這些咖啡日常下,小小一顆咖啡豆起源於哪塊神祕的國度?現今的咖啡沖泡及飲用方式是怎麼演變而來的呢?


《咖啡癮史》的開端從作者史都華.李.艾倫(Stewart Lee Allen)在衣索比亞找尋咖啡起源開始,一路從非洲來到中東、印度,幾經輾轉的經過土耳其來到歐洲及中南美洲,最後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 — 最具商業化咖啡的地方 — — 美國。

「我猜想每一個年代咖啡豆的用途都是以他們對現實的認知而使用。」
— — 《咖啡癮史》

現今衣索比亞地區,奧羅墨族(Oromo)及加利族(Garri)仍保留咖啡的祭祀儀式,將咖啡作為一種祭品,而後依循族人戰敗被俘虜的路線來到了葉門。葉門的傳統咖啡是用咖啡豆的外殼所煮,稱之為「殼水」,淡淡的芳香與咖啡有所不同。具備南洋特色的咖啡,以麝香貓咖啡與猴子咖啡為著名產量稀少的極品,以動物們的腸胃作為咖啡豆天然的發酵工具;而印度的咖啡則混合了濃濃的牛奶與肉豆蔻風味。


接下來作者的追尋之旅從印度到了土耳其,17 世紀的蘇丹國王穆拉德四世下令禁止喝咖啡,咖啡館原作為人民議論施政的地點也被迫歇業,直到其過世後,伊斯坦堡的咖啡館才逐漸復甦,隨後咖啡也傳到了維也納,並在歐洲生根發芽。 人們在 18 世紀歐洲的咖啡館內談論政治與哲學,促進了啟蒙運動及革命的產生。

17 世紀的蘇丹國王穆拉德四世/圖片來源_wiki

追尋著法國貴族狄克魯的腳步來到中南美洲,為了取得更高的咖啡產量,咖啡豆在中南美洲開始生根,但因應其相對的勞動力需求,莊園主引進更多的奴隸,至今拉丁美洲的人口結構仍受其影響。史都華的追尋之旅最後一站回到了美國,探討現代社會對於咖啡因的需求及渴望,對於人們在精神及體能上的影響。

我想,將咖啡作為食品及飲品的起源者,大概也沒有想到一顆顆小豆子,對人類文明產生了這麼大的影響。改變了世界居民半數以上的飲食習慣,史都華從咖啡文明紀載的內容開啟了這趟旅程,用歷史結合旅途間的所見所聞,帶我們領略一趟現代的咖啡冒險。

🟠本篇選書:
《咖啡癮史:從衣索匹亞到歐洲,從藥物、祭品到日常飲品,揭開八百年的咖啡文明史》


關於編輯

深夜研書所 【IG連結

工作狂產品經理,儘管時間快不夠用,還是不願向工作完全妥協,用心維護豐富有趣的生活和閱讀習慣。
深夜研書所是由三個喜愛閱讀的女孩 — 哈啾、艾拉與小安所組成。
因為想督促自己、幫助彼此完成閱讀目標,產生了研書所這個文字平台,同時也與人們分享我們閱讀後最真實的感受。
我們習慣在睡前閱讀,以期在夜深的時候,尋找文字與自己內心片刻的寧靜,也希望你能透過我們分享的內容,一同獲得些許心靈上的安慰與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