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近三年的疫情期間,沒辦法到國外旅遊真的很難熬,對比於疫情前每年約有一半的時間不在台灣的我,這種感覺真的滿奇怪。以前的日常是頻繁到國外出差、偶爾出國旅遊,很習慣一直處在旅遊的路途上,在台灣的期間就是在家待好待滿。
但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原本的日常,不能出國有點不自在,好在幸運的是這段期間我透過了許多好書一窺世界的各個角落。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因為聽了podcast《時間的女兒》所講的關於英國皇室都鐸王朝的故事後就一直想到英國旅遊,不久後恰好讀到這本《大不列顛小怪癖》。作者Mrs Reader 讀者太太是一位嫁到英國的台灣人,她在移居英國十年之後,將這段期間在英國生活的有趣點滴及文化衝擊紀錄下來,並分享給各位讀者。

除了喝茶一定要先加牛奶再加茶、拐彎抹角的講話方式、認為喝熱茶能消暑,書中最令我印象深刻是膚色的部分,有別於東方人一白遮三醜的觀念,多數西方人認為曬得深一點、擁有小麥膚色才有吸引力,「這種膚色不但代表經常從事戶外活動,身體比較健康,也意謂有錢有閒,負擔得起去海邊度假的開銷,是種隱含社會階級意識的審美觀。」在我的印象裡,清楚知道西方人喜愛曬太陽、從事戶外活動,但壓根兒沒想到這也可以當作是評價此人是否有階級地位的一種方式,非常特別。
另外還有佛系的醫療體制,作者提到如果生病了去看醫生,通常醫生會告訴你:「放心,回去休息六週就會康復了。」這點跟台灣醫生的治療方式差異很大。不只如此,連物理治療師也走這個路線,作者提到她曾因膝蓋受傷而行動不便長達三個多月,期間物理治療師堅持不提供輔助器材,只需每天反覆做特定的運動來鍛鍊臀部肌肉。
這種方式在台灣不知道行不行得通,但個人是蠻推崇此方式的,畢竟治療就是要以避免未來再度發生同樣傷害為目的,而非只是按照當下的情況給予治癒手段。
本書的最後一篇提到同理心,不管是教師、清潔隊員、地鐵罷工,即使小朋友無法到學校上課、垃圾要在家裡堆個幾天或是沒有交通工具可以搭乘,英國人還是依然力挺罷工,因為這是身為勞工的權益。這讓我想起幾年前在台灣的航空業罷工事件,印象裡,似乎許多民眾對於這場罷工頗有微詞,在Yahoo的民調上顯示只有19%的民眾支持罷工,而多數言論也是偏向勞方不該那麼貪心或是要求太多,這種種代表台灣還是處在資方為王的環境。

誠如書名,最後作者說到:
「我想,或許英國最打動我的地方,就是這些有著小小怪癖、堅持著外國人看不懂的文化儀式,但內心其實非常溫暖的英國人。」
閱讀完整本書之後,對英國人的生活及文華略懂了一點,作者平易近人的描述方式讓整本書閱讀起來很輕鬆,內容有趣之外也讓人更想一訪英國!也許之後旅遊時可以默默觀察書中寫到關於英國人的眉眉角角,但如果到了當地發現地鐵正在罷工,我可能沒辦法像英國人一樣有同理心了(笑)!
🟠本篇選書:《大不列顛小怪癖 :讀者太太的英國文化驚奇點評》
關於編輯

小小書童 【IG連結】
由運動、旅行及閱讀組合而成的女子,2020年在PTT上看到閱讀前哨站站長瓦基的閱讀改變人生軌跡的文章後受到啟發,因此開始進行書寫創作,並創立@doo.book小小書童的instagram帳號,開始創作後除了接觸到更多不同類型的書籍之外,也認識到許多擁有相同興趣的愛書人、創作者以及出版社夥伴,這是一份身為資深鄉民最棒的禮物,滿心期待未來能繼續透過閱讀漫遊更多旅程,也透過寫作認識更多不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