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好書指南 |《婦人王氏之死》

好書指南 |《婦人王氏之死》

「我說這些危機是小的,是就整個歷史紀錄的脈絡而言。對實際牽扯在內的人來說,這些危機有絕對、攸關生死的重要性。」

史景遷是中國近代史的著名研究者,《婦人王氏之死》更是他的經典代表作,相較於其他歷史研究作品常給人較為枯燥的刻板印象,這本作品的特色在於,除了史料、官員紀錄之外,更加入蒲松齡虛構作品《聊齋誌異》中的故事,讓書中的場景、社會景況變得更加生動且富有生活感。距離首次出版隔了超過20年,以獨具風格的新封面問世,相信也會吸引更多讀者看見原來歷史可以這樣被訴說。

雖然是講述歷史,但由於故事源自於虛構小說,《婦人王氏之死》或許並不是那麼「正統」,其中故事的主角,更不僅僅只有「婦人王氏」一人,甚至這些主角們其實都是時代巨輪下,只能夠聽天由命的小人物們。但這正是此作品的迷人之處,帶領讀者看見虛構故事背後潛藏的真實世界,並且以平凡的經歷,揭露當時人民普遍生活的群像,脫離了單純的數字與「大事件」,從這個角度來看,《婦人王氏之死》彷彿又更接近歷史所必需承載的意義

不談民亂本身,而將重點放在民亂後,人們是如何遭到盜賊蹂躪;在地震等自然災害及傷亡的數字之外,描述了災難之後,人民實際看見的場景,尤其是在女性處遇琢磨最多。史景遷藉由引用《大清律》、縣誌與官員紀錄來建構當時社會對於女性的期待與她們必須遵守的規則;至於蒲松齡的故事,則賦予了「肉」的部分,讓當時的女性得以脫離平面、固定的化石狀態,在讀者面前演繹她們的人生與所面臨的困境。

就如同已故作家陳柔縉的《台灣囍事》、作家賴香吟的《白色畫像》,有別於只關注影響歷史流向大事件的歷史作品,《婦人王氏之死》這類關於常民生活樣態的描述、紀錄,儘管以巨觀的視角來看並不是那麼「重要」,卻反映了大多數人的生命經驗,以及更加全面的社會樣態。同時,這些作品也證明歷史並不一定是生硬的,因為它們某種程度上就代表著我們的日常生活。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華藝電子書:我要借書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