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好書指南 | 《小說燈籠:黑暗中的澄瑩之光,太宰治最雋永的溫柔小說集》

好書指南 | 《小說燈籠:黑暗中的澄瑩之光,太宰治最雋永的溫柔小說集》

「您好嗎?從遙遠的天空問候您。我平安抵達任務地點。請為偉大的文學而死。我也即將赴死,為了這場戰爭。」

太宰治一直以來被認為是一個柔弱的厭世男子,但當旁人感到迷茫時,又會試圖振作起來鼓勵他人。《小說燈籠》以二戰為背景,當日本發動一波波戰爭,表面的榮光隱藏平民的不安。我們開戰合理嗎?我們會贏嗎?我們該為了通膨囤糧,還是堅守國民的道德底線?這種種的問題,被太宰治寫成書中的短篇小說。


1. 玉碎

太宰治對戰爭中奉獻的人給予最高敬意,並不是因為他認同政府作為,把動員當作一種榮譽,而是他在其中看到人的高貴姿態。他認為理想的死亡,是前一天正常生活,倏忽的去世。

「這不是風造成的,是自己散落」,他在書中這樣描寫,是受到上天的眷顧,才可以用如此美麗的方式,和自然和而為一。

參與戰爭的人民,自願放棄自然散落的機會,他們是「玉碎」,在人生最精華的階段,成為保衛國家的神。太宰治寫到後勤女性,他們堅忍工作的身影,讓他十分感動,在人人動員,卻又信心不足的氛圍下,他努力捕捉高貴的畫面。

他不是帝國的守護者,而是人民的紀錄者。


2. 懦弱

本身是懦弱的人,特別會關注比自己更懦弱的人。

「他的軟弱,反而給我活下去的希望。我深信若非來自懦弱的極致內省,無法發出真正莊嚴的光明。總之,我想試著繼續活下去。亦即,本著最高的自尊與最低的生活,試著活下去。」
他審視他人的懦弱,合理化自己的個性,懦弱代表懂得反省,他不是低賤的人,他和自信之人一樣,保有最高的自尊。

在書中他的懦弱行徑,表現出幽默感,並以散漫的形式傳播給周遭人。他對人情世故置之不理,反倒糾結在別人的眼光和定義。
他可以因為別人說他是撒旦,開始研究聖經。他在意別人到了病態的地步,寫出來讓他輕鬆些。


3. 死亡

太宰治是個優秀的作家,但他始終沒有自信,他甚至連「正確好」的文學如何描述,都感到困惑。從他對周遭朋友文章的評價裡,看不出好的評語,彷彿整著世界沒有值得讚賞的。
倒是死亡為生命帶來的昇華,是他始終堅信的,

一個平凡的人,在死前所言必須真實,最好的句子都出現在那個時候。

寫下《人間失格》的太宰治,其實是個筆鋒幽默的人,他口中的廢,在我們現代看來,可以說是廢到笑。
雖然他自詡為廢物,但他可沒有停止創作,他受人歡迎的原因,或許是因為他只是大眾的縮影,把一天當中大部分的烏煙瘴氣寫下,穿插一些點綴的笑料,這就是他人生,不,是許多人一生的全部。

🟠本篇選書:
《小說燈籠:黑暗中的澄瑩之光,太宰治最雋永的溫柔小說集》

🟠延伸閱讀:《人間失格》


關於編輯

閱讀三小事 【IG連結

IG專頁「閱讀三小事」,筆者Tim現為北部醫學中心內科醫師,將學醫的熱情投入在文學閱讀上,用簡單的文字,為讀者整理每本書的「三觀點」,涉略文學與人文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