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混了這麼久,我終於慢慢了解美國的誠實不只是對外誠實,而且是對自己誠實。」
這是我閱讀的第二本鱸魚的著作,只能說內容依舊有趣又精彩,作者說故事的本領總是能讓讀者不願意也不輕易闔上眼,延續上一本《異類矽谷》多是講有關乎矽谷的趣事,這本《我失敗的美式生活》則是更偏向作者在美國生活上的觀察及剖析,個人認為相當有趣。
書的第一章提到美國的小費文化,這一點我相當有感,畢竟亞洲國家沒有給小費的習慣,我們當然無法理解這樣的文化及潛規則。
第一次到美國的時候還是學生,自然能省則省,當時的低標是15%,絕對不會多給。印象中上一次到美國是疫情前一年,當時與友人到一個類似美食街的廣場,叫做Timeout Market,在某店家點了鬆餅及早午餐,點完後店員將ipad轉過來到我的面前,小費選項從20%、25%、30%分別列在螢幕上面,於是直覺的點了最低的20%。回到位子上詢問居住在紐約的友人,她告訴我一個噩耗,那就是這種類型的餐廳可以不用給小費!只好自認倒霉,但總是學了一課,果然沒有居住在當地就是得繳交一些保護費的。
而另一方面我最印象深刻的則是作者提到美國人的數學,當你買一個六塊錢的東西,你想拿十一塊給美國人找錢時,他會非常疑惑的看著你想著明明十塊就夠了,怎麼這麼笨;另一方面,台灣的麵攤老闆則總能在一整桌杯盤狼藉時,盯著桌上的各式餐盤、口中喃喃自語便能算出整桌的帳單,作者說這樣的差異來自於「美式思維是步驟性(transactional),東方式思維是整體性(contextual)。美式執行是步驟獨立分離,不考慮前後文關係;東方式執行則是把整個事件看做一體,察言觀色解讀前後文關係。」不同的文化往往也帶出了不同的思維方式。 總體而言,我覺得這本真的是非常有趣的一本書,透過鱸魚生動又詼諧的筆觸,讓人邊看邊笑,而儘管在美國生活了這麼久,作者還是有很多無法適應的地方,美國的包容性極強,讓相當多不同族裔的人們在那片土地落地生根,也造就了其偉大之處。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華藝電子書:我要借書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