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是一種情緒,或許每個人在自卑狀態下所外顯的行為不同,在面對自卑時,有些人會用貶低他人來掩飾,有些人則是會把自己關起來,不願意和外在溝通,但相同的是自卑若是無法理性面對,就會像雪球般越滾越大進而影響我們的生活,反之,如果我們能面對自卑與其共處,反而能成為我們超越自己的動力,追求成功,實現自我,這本書帶我們認識自卑以及該如何面對、處理、將自卑化成動力的方法。
作者認為人是群體動物,會希望能與他人連結,被群體重視且接納,當陷入社會期待的框架無法達到預期時,許多人心理會開始認為自己有缺陷,不值得擁有歸屬感,這就是自卑,自卑同時也會產生的恐懼、責難、抽離的心理,進而拆開我們與他人的連結,作者一開始分析的對象雖然是以女性為主軸,書中前部分大多也是以女性的角度出發,但如同前面提到,人是群居動物這件事是不分性別的,後期作者開始分析男性自卑,發現二者主要的差異是來自於社會對於男女性的社會期待不同,其實在面對自卑課題所產生的反應,與如何克服自卑方式,都是可以適用的。
克服自卑有以下幾大要素:
- 辨識自卑,了解引發自卑的原因:作者提到了「嫌棄身分」的概念,將女性較容易感到自卑的領域統整起來(像是外貌、家庭、工作、老化等),這些嫌棄身分大多來自於從小被灌輸的觀念(只要體重上升,父母就會不斷提醒自己變胖了要少吃點,造成對體重的自卑),可以透過詢問以下三個問題來找出引發自卑的原因
- 這些觀感的意義是什麼
- 為什麼那些身分這麼討厭
- 助長那些身分的訊息是來自於何處
- 練習思辨覺察:當我們發現自卑出現時,如果拿顯微鏡觀察時,會不自覺地被部分事實所困住,像是把一顆綠豆放在鏡頭前,我們只看得到那顆綠豆,但如果將鏡頭拉會發現不同的場景,幫助我們瞭解全局,將期待事實釐清(是不是真的真的是自己所想的),確認是否為自己的問題(是不是也有其他人因為同樣事情正在掙扎著),試著與他人聊聊(建立連結)
- 接觸外界:與外界建立連結,總是會遇到自己或他人需要幫忙的時候,可以互相陪伴,培養自己的同理心也是克服自卑的一大要點,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也能避免陷入在孤單的情緒,或許參加有相同困境的團體也是一個選擇(教會、戒酒會等)
- 談論自卑:學習表達當下的情緒也是很重要的,試著說出感受與需要的支持建立連結
自卑雖然存在於每個人身上,但很少有人會願意開啟這個議題,作者在書中用了非常多的實例,慢慢剖析自卑並且接納它,在看這本書時突然想到《靈魂急轉彎》這部電影,在人生中我們會因為眼前的事物、人際網絡的問題、社會的期待而產生大大小小的情緒,了解情緒的同時也會更好的接納自己,轉化情緒成為成長的動力。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