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好書指南 |《我,成了大家的祭品》

好書指南 |《我,成了大家的祭品》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十字架,有的人拿著它定著別人的罪,也有人拿著它提醒自己的罪。」─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素有「日本導演最愛的作家」之稱的重松清,以平實卻充滿力量的筆觸,講述一場橫跨二十餘年的國中生霸凌自殺事件及其後續效應,本作改編電影《十字架》引發社會對校園霸凌的廣泛關注。小說由自殺少年的好友真田裕第一人稱敘述,帶領讀者從霸凌者、死者(藤俊)家人、朋友、同學、師長到媒體等角度,逐一揭示事件前後的行為與反思。重松清深刻描繪了旁觀者的沉默與掙扎,拷問人性與責任,也讓讀者在閱讀中直視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卻不願面對的現實。

「我們正漸漸忘卻藤俊,無計可施地看著他離我們愈來愈遠。承認這件事雖然已經讓我們無比悔恨了,但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更讓我們悲傷不已。」─ 本書節錄

時間軸緩緩展開,自藤俊留下指名道姓的遺書自殺後,主角經歷升學、就業、結婚、生子,生命不斷推進,而逝者的年齡卻永遠停留在十三歲。起初,主角對亡友的記憶依然鮮明,在混亂與困惑中,一邊努力與事件關係人相處,一邊試圖過好自己的生活。隨著時間流逝,記憶逐漸模糊,取而代之的是對自己身為「旁觀者」的悔恨與自責。人類是溫柔、任性也健忘的,當愛與痛苦糾纏,究竟遺忘是解脫,還是記得才是真正的悼念?每個人都是他人生命中的「旁觀者」,而漠視與殘忍之間的界線,往往曖昧難辨。在偽善與坦誠之間,人們反覆體會活著的重量,並質疑:我們究竟做了什麼,或錯過了什麼?

「藤俊選擇了一段沒有歸途,只有去程的旅途。能回到出發點的旅程才叫旅行,因此這裡同時也是我們旅途的終點。」─ 本書節錄

自殺前,藤俊透過圖書館的《世界之旅》套書規劃人生旅程,終點是瑞典的森林墓園,這個少年卻未能踏上。二十多年後,藤俊弟弟與父親前往這片他曾嚮往的土地,試圖替他完成未竟的夢,也為自己長年壓抑的悲傷與虧欠,走出一場遲來的告別。

「如果我消失在這世界上,那些無法實現的夢想、生前未盡的目標和計劃,一定會留下許多遺憾吧。可是我存在過的世界,和沒有我的世界,我相信一定會不同,也許是很小很小的差異,不過那就是我活過的證明。」─ 電影《如果這世界貓消失了》 我們總渴望追尋生命的意義,尋找對自己最好的選擇,卻時常忘了我們同時也活在他人的生命意義之中。那些曾深刻銘記的回憶,時而如煙散去,時而如影隨形,悄悄構成了我們的生活與人生的樣貌。願在衝突發生之前,我們都能多一分同理與悲憫,記得每個靈魂,都值得被溫柔以待。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華藝電子書:我要借書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