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人們的生活型態改變,越來越多人習慣透過電商平台大量下單生活日用品、在美食外送平台下單解決一日三餐、甚至在平台上選擇到府清潔服務。各式各樣的仲介平台快速媒合了我們所需的服務,看似提供消費者更多選擇的背後,卻隱含平台勞動者們的困境。
本書以韓國電視台 KBS 所出品的紀錄片《星級人生》為開端,以十個不同領域平台勞動者的第一視角作呈現,揭露平台與勞動者之間的矛盾。平台透過 AI 演算法依據客戶對平台勞動者的勞動成果以星級評分作為出發點,來決定平台勞動者後續是否可以接單以及接單量跟頻率的多寡。
「只要從事平台工作,就沒有人能脫離星級評分制度的束縛:滿分五顆星的光環背後,滿滿都是平台勞動者的辛酸與血淚」──《滿意的話,請給我五顆星!》
在這些案例中,貨物配送員朴鎮永的視角尤為讓我印象深刻。鎮永的工作是在知名電商平台擔任貨物配送員,不同於穿著公司背心制服及標有公司 Logo 貨車的正式受僱配送員,是使用私人的車輛依據當天貨物配送量來決定出勤機會。他就像個現代版的聖誕老人,總在清晨的貨物送達截止時間前獨自進行貨物配送。
疫情肆虐時,物流中心爆發出集體感染的事件,越來越多住戶害怕和送貨員搭乘同一部電梯,因為留意到了這樣的情況,鎮永會選擇盡量縮在電梯角落,面對不特定的多數人的不安,還是在他心裡留下了小創傷。
在日常生活中,從 Google Map 的星級評論到許多媒合平台,都不免俗的會要我們在購買商品或服務後,提供星級評分或給予文字回饋,作為其他人購買的評估依據。書中所提到的顧客星級評論,主宰這些平台勞動者們後續生計的權限超乎你我的想像。
確實不能否認平台勞動者們可能存在素質參差不齊的情況,當服務出現問題時,或許不全然都是他們的問題,平台也應該負起責任,協助釐清問題的所在,而非一味的要求平台勞動者們自行想辦法解決。
在科技網路快速發展的趨勢下,有別於傳統以聘僱合約為基礎的勞資形式,雇主透過平台來媒合自由工作者,並在工作結束後支付報酬,正是所謂的「零工經濟」。對企業來說,可以有效降低部分聘雇成本;對個人而言,有些工作不需要特別看學歷、或是可自由分配的工作時間符合他們的需求。也是因為這些優點,他們選擇成為平台勞動者,卻沒想過反倒成為了一種枷鎖,為了生存,即便平台機制調整後,收入不同於以往卻也不得不持續努力工作。
零工經濟在某種程度上,確實為勞動者們提供了新的選擇,但另一方面值得思考的是,在企業、勞工及政府這三者間,彼此之間究竟該如何取得平衡,才能夠在保障平台勞動工作者基本權益的同時,也為企業爭取更符合成本效益的結果呢?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華藝電子書:我要借書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