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族主義並不是深根於人們的無知與仇恨,而是掌握權力的男男女女製造了種族主義、種族歧視政策,進而產生世上的無知與仇恨!」
種族主義在美國依舊盛行嗎?隨著2020年「佛洛伊德之死」發生,歐巴馬當選後的的種族融合、平等神話似乎也在眾人眼前破滅,證明了就算第一位擁有非裔血統的領導人誕生,在美國「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也就很有可能還只是一句口號。但這一切的緣起到底是什麼?它又是如何延續到現代社會,甚至還依舊屹立不搖?
《生而被標籤:美國種族歧視思想的歷史溯源》是一本關於美國反黑人種族主義、白人至上主義的作品,從黑奴被販賣的大航海時代,到歐巴馬當選的2008年,藉由回顧美國誕生的整段歷史,剖析為何種族問題在這塊土地上,總是能夠找到生存的方式,還有它與其信奉者高明的偽裝機制。
種族歧視看似黑白分明,在實際的運作上卻並不是那麼容易分辨,甚至就連黑人族群本身都可能在有意或無形中成為它的助長者。在明顯的正反兩造之外,《生而被標籤》作者伊布拉.肯迪加入了「同化主義」這個群體的概念,來呈現那些像是「期盼同胞以更好的表現洗刷污名」的想法本身,其實就帶有「黑人文化等同劣等」的前提條件,說明種族主義的滲透其實比一般人所想的還要深入且幽微,甚至是一些看似無傷大雅、與種族主義無關的影視作品,其實都無形中加強了我們想像不到的刻板印象。
另一個讓人驚訝的點,則在於書中赤裸呈現那些著名的政治人物、科學家、社會運動者等,對於種族的觀點,並分析那些話術背後真正的意圖。除了白人種族主義者,就連馬丁路德·金恩、被認為是解放者的林肯、歐巴馬等,都在作者的筆下現形,讓他們從神壇上走下,成為一個個不完美的凡人,甚至是在現實考量下只能夠屈從,卻歪打正著成為「英雄」的真相。這一切當然並不(僅)是為了批判,或者是否定他們的成就及努力,而是更加深刻地陳述了反歧視這條路上,到底有多少荊棘與難關需要克服,而造神絕對不是首要的任務。
到頭來,《生而被標籤》也不只是談論美國的黑人權益,同樣的概念其實也能夠被延伸到性別歧視、年齡歧視等,各種為了圖利少數人,在一些客觀條件上進行分類、階級化的手法,並且帶領讀者用類似的策略看透那些惡意。種族平權的美國到底何時才會出現?整個人類社會又要忍受歧視到什麼時候?就像結語當中說的,平等並不會無緣無故落下,歧視就算暫時失勢也總是會等待反撲的機會,而唯一的阻止方法,就是多數人有意識的支持與持續行動。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華藝電子書:我要借書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