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5年作者與亞當英格爾開始籌備第一場心智與生命研討會,會議邀請了在自己專業領域有成果的西方科學家,以及現今最精深的修行者同時也是佛教傳統的理論家達賴喇嘛尊者,一起展開這場跨文化的對話。首次研討於1987年舉辦,並獲得了非常大的成功與迴響,讓科學和靈性開始有了更密切的合作,爾後每兩年會舉辦一次。
這本書則是紀錄了1992年在印度達蘭薩拉進行的第四次心智與生命研討會,這次會議主題聚焦在睡眠、夢和死亡這三個大議題。
達賴喇嘛尊者在會議前的開場:「我認為我們每個人都已經在這方面有所貢獻,我相信這次研討會也是如此。我們將對此有所貢獻,即使沒有貢獻,我們至少是無害的。這很不錯,所以,基於這些理由,懷著這樣的感情,我歡迎你們來到我家。」──《睡眠、夢和死亡過程:科學家與達賴喇嘛探討意識問題的對話》
開場白可以看出達賴喇嘛尊者對於雙方理論的肯定以及對此研討會的期待,透過幽默風趣的開場讓會議參與者融入現場氛圍,當天早上從西方文學開題,對應佛教對於「我」的概念;再來進入到睡眠與夢境,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於夢境這段的清明夢,所謂清明夢是指做夢者知道自己在作夢,甚至可以操控夢境。
科學曾經透過實驗證實清明夢的存在,也開發了訓練儀器讓睡者可以學習進入清明夢,但此項訓練還在開發階段,尚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達賴喇嘛尊者提到,在佛教中夢境與科學相同,是可以透過觀想與瑜伽修行來控制夢境,甚至能體驗到明光。
死亡則是許多人不願面對的一個議題,現代醫學透過儀器與先進的醫療技術來救治病患,而在藏系佛教中則是透過脈息診斷找出對應的藥物與方法來醫治,兩邊都擁有自己的醫療體系,對於死亡的定義也有所不同。
書中提到一個實際案例,在美國曾經有個喇嘛在西方醫院離世,當時醫生診斷其已死亡(儀器已經探測不到生命跡象),但他朋友表示這位喇嘛還沒有死並要求不能移動他的身體,直到等了三天後(身體在過程中都沒有腐壞跡象),朋友才說他死了,可以移動了。
科學家有詢問達賴喇嘛尊者在佛教裡如何辨別死亡,尊者提到最簡單辨認的方法是透過檢查身體是否有在腐敗,如果沒有就會建議先不要移動患者。的確在我們生活中,有聽過些許案例是在臨床被判定死亡後,經過搶救而活過來或是自己活了過來的瀕死經驗。
看完這個章節覺得真的很奇妙,相信除了瀕死經驗外,一定還有很多事情無法用單用科學或靈性的角度去解釋,或許這也是為什麼作者非常重視這跨領域合作的機會。
曾經認為佛教與科學會是兩個摸不著邊的領域,這本書完全翻轉了這個想法,兩邊雖然領域不同,但目的都是希望能探討生命的本質及了解人的心智。達賴喇嘛尊者熟稔傳統佛教理論基礎,科學家則是透過儀器將行為數據化做歸納分析,雖然兩邊有著自己的理論依據,但在探討過程中無論是持有相同或不同的意見,依然抱持著開放態度交流,透過對話激發不同的思考面向。會議中除了在學術研討的貢獻外,雙方在交流時的開放態度也很令人印象深刻。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華藝電子書:我要借書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