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逢年過節、約會聚餐,若有人缺席,詳細一問,常常都是從事服務業的朋友。而理由不外乎是店裡缺人、最近旺季不能請假、過節時薪水加倍等,這時聽的人大多會用同理的語氣說出:
「畢竟是服務業嘛,沒辦法……」
在台灣,很多人都有在服務業工作過的經歷,特別是學生時期,餐飲業和零售業的入職門檻低、人員流動大、需要人手多且時間彈性,能配合上下課時段與寒暑假區間,因此成了學生打工的重要選項。
雖然大多薪水只有政府規定的最低薪資,且沒有其他保障,但也為渴望賺錢的人們提供了用時間換取金錢的方法中,入門門檻最低的一種。
書中是以作者在便利商店的觀察與打工的經歷針對便利商店店員進行探討,但基於自己與家人朋友的打工經驗,我感受到大部分服務業都有著類似特性。
能稱呼這些工作為入門門檻最低可能要歸因於在工業時代所盛行的「標準作業流程」,每個工作人員都像機器中的一顆小螺絲釘,只需要在自己的位置上重複進行設計好的動作,就可以使得整個機器運作起來。
這些動作經過精心的設計,沒有一絲多餘,更沒有地方供人發揮,在位置上只需要、也只能照章行事。
這樣的設計讓人類間的差異降到最低,只需要做為「具行為能力之有機體」依照訓練內容針進行每個動作,也因此使得不同的人類能迅速適應其位置並快速上手,但也同時造成崗位上人們的低成就感,因為
「做得好是規章設計的好,做不好是因為沒有照章行事。」
當然,實際情況沒有這麼簡單,因為在整個過程中最大的變因:客人被植入,不論工作人員是在補貨、清潔、結帳、準備食物……隨時隨地都需接收並處理客人最新的需求,而且頭上可能還有怒氣條隨時間填滿。
客人的需求之外,所有東西都有時間限制,貨物等著被收拾、桌面等著被清潔、食物等著被烹製與保存,超過時間就可能收獲損壞的食物或是不滿的客人。所以要依據事件急迫性在各個項目中來回進行,工作的過程中時常不停地被打斷、被迫轉移注意力,使得心智疲憊感增加,被機器與顧客所驅使著。在享受台灣便利服務的同時,或許我們該想想這樣便利的代價是由誰支付的呢?
「你的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因為平時的辛苦與過勞,所以我們希望花錢能物超所值、節省時間、被好好服務……,於是我們在下班時間壓榨別人,上班時間被別人壓榨──便利始終來自每個人的犧牲。
🟠本篇選書:《萬能店員:我的便利、你的過勞,超商的社會代價》
關於編輯

拾光Ya&Micy 【IG連結】
Ya&Micy 目前是在後火車站大學就讀的研究生,在選書的方面較為偏愛人文科學、商業金融、自然科普……等工具書或知識導向的書。我們始終相信:「永遠不要停止進步。思維沸騰的瞬間,是足以燎原的星火。」 秉持著這樣的信念,希望藉由每週分享的書籍,在字裏行間給讀者們心中埋下火種,期望這小小的星火終將燃起不滅的火光,喚起心中對知識的喜愛,最後,願讀者與我們一起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