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好書指南 |《薩哈林島行旅:俄國文學巨匠契訶夫唯一一部旅行報導文學》

好書指南 |《薩哈林島行旅:俄國文學巨匠契訶夫唯一一部旅行報導文學》

「這一趟旅途改變了契訶夫此後一生的創作方向,也為世界的人對於沙皇政權、薩哈林島帶來更深刻的理解,直到現今也是最重要理解薩哈林島的來源。」

契訶夫是俄國著名的短篇小說作家與劇作家,但他的成名之路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順利,甚至曾經歷過慘痛的失敗,而1890年在薩哈林島的這三個月旅程對契訶夫的創作風格產生巨大影響。他來到了遠東地區、與西伯利亞隔著海相望的偏遠島嶼,見證當地的殖民與流放社會,尤其在那個紀錄保存並不容易、也不夠受到重視的年代,他隨後完成的《薩哈林島行旅》,更成為後人理解當地歷史的重要參考。

雖然這本作品在副標稱為「報導文學」,這樣的標籤也許會讓讀者在實際接觸內容後,心理上產生些許落差。從啟程到抵達當地,記敘了風景與社會樣態,並且輔以相關的統計數據,儘管它確實含有一些在報導中會使用的參考數據及第一手觀察,但相對於應該更客觀的「報導」,《薩哈林島行旅》比較像是契訶夫本人在旅程當中的所見所聞,還有對於那些事物的反思與批評。在現代報導文學多具備易讀特性的情況下,《薩哈林島行旅》更像是一個旅客的筆記,儘管還是有些小故事,在內容相對枯燥的同時,也參雜了許多那個時代的人們所無法避免的偏見與刻板印象。

位於遠東地區的極北,薩哈林島對於臺灣讀者而言,不是一個太過熟悉的地方,也因此對於書中的內容難免會產生疏離感;加上在那個需要被「墾荒」的年代,充斥著罪犯與流放者的偏遠地區,本身也很難會有什麼引人注意的亮點。但就歷史記錄來說,《薩哈林島行旅》依舊提供了一面窗口,讓現代的讀者能夠藉由作家的眼睛,重現墾荒時代的景象,尤其是對於「流放」相對陌生的讀者,也能夠窺見這兩個字背後所可能隱含的巨大苦難與悲劇意義。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華藝電子書:我要借書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