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不是有錢有閒人的娛樂或享受,而是真正能為我們帶來身心靈健康的非凡力量!
藝術與科學時常被認為是大相逕庭的概念,但本書透過各式案例實證,以極具說服力的科學證據彰顯藝術能為人類帶來心理、生理、社交、自我成長上的影響力。藝術的範疇非常廣,包含但不限於環境、音樂、畫作、影視、展演、文字……等等,可以為人們帶來歡樂、啟發、健康、了悟、甚至救贖,本書提供多面向的切角,探討藝術與美感如何影響人們的「神經藝術」(Neuroarts)。
「藝術讓我們的感受變得可見,雖然可能還無法命名,卻讓我們看到自己並不孤單。」─ 世界衛生組織的藝術與健康計畫負責人克里斯多夫.貝利
藝術為無法訴諸言語的痛苦提供抒發的窗口,回憶導向的面具製作讓退伍軍人創造出具體的創傷經驗象徵,得以和他人分享;劇場治療讓憂鬱人們即興演出,找回與身體的連結,透過肢體動作啟動自我覺察,並得到療癒;產後憂鬱的母親們透過歌唱課程,能有效減輕壓力與建立和寶寶的良性互動;音樂治療證實熟悉的歌曲能讓失智症患者重新找回和世界的連結。正視和接納過去或當下經歷的痛苦是非常困難的,但藝術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提供溫柔而有力的協助。
透過豐富環境與合適設計增進感官能力,整合虛實感知優勢為生活帶來更多好處。
擴增實境產品已在醫療領域有許多成果,像是《我是海豚》電玩讓玩家操縱虛擬海豚,治療中風與其他神經症狀以及壓力與過勞;而電玩《白雪世界》則能在清理傷口時減輕燒燙傷病患的感知疼痛;另外,《神經學賽手》的沈浸式遊戲,結合音樂、故事和獎勵循環,為過動症和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提供有趣且有效的另類藝術處方。
除此之外,空間設計專家從環境的採光、格局、內裝顏色及材質、空間互動性、引入植栽的角度著手,致力於用更體貼且具同理心的方式,讓環境能帶給人希望、提供學習和探索的機會、並帶來驚奇或舒適的感受。
邀請更多的藝術與美感進入生活,從意識的轉變到改變生理,讓生活更充盈富足。
本書提供「美感心態指數」讓讀者透過量表了解自身目前於「美感欣賞」、「強烈美感經驗」與「創意行為」三大構面的美感反應狀況,並可藉由一段時間有意識的練習追蹤程度變化。
在感到生活乏味時,不妨試著放大感知、以開放的心態拋下既有框架,重新發揮創意、接觸新奇的事物、創造與身邊人們的連結。用心體會知覺帶來的現實,透過感官能力接觸、運用藝術以覺察到心理、大腦與身體的連結,美感生活滋養了每個人獨一無二的自我及人生。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華藝電子書:我要借書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