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好書指南 |《解放大腦》

相信大家對於職業倦怠這個詞並不陌生,根據統計台灣有超過 94%的上班族曾經歷過職業倦怠,我們每天工作8小時,扣除掉休假的工作天,人生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與工作為伍。

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的世界衛生大會上,也正式把工作倦怠列為造成心理疾病的因子之一,當我們長期處於工作壓力中,許多情緒無法順利排解,身心健康問題也會隨之而來,雖然適當的壓力可以使我們進步,不過一旦壓力超出負荷將成為一大隱憂。

除了工作以外,在生活當中也有許多壓力來源會加速職業倦怠的發生,尤其是現代的社會講求多工,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不管走到哪新聞、娛樂、影音、訊息等通知不曾停過,無形間也造成大腦更多的負擔。作者透過這本書告訴我們如面對現代的壓力,透過找回對大腦的自主權,提升自己的心智韌性,突破自我限制,過上理想的人生。

「人生經歷創傷幾乎是注定的事,但無論多巨大的創傷,都同時是成長和成功的契機。」

同樣遇到困境與壓力,有些人會一蹶不振,有些人可以視逆境為動力,甚至將其轉化為成功的契機。書中提到在1987年海難倖存者的研究,一艘郵輪在比利時外海翻覆,其中有193位乘客喪生,而有500名倖存者在水裡苦等多個小時後才被救起。這個研究在觀察這些倖存者經過創傷壓力症候群後的情形,3年後詢問了這批倖存者,其中有 46%的人認為人生觀有負面的變化,而 43%的人認為人生觀有正面的變化,面對同樣的創傷卻有著不同的結果,作者認為關鍵因素就在於心智韌性。

「因為有韌性,逆境變助力。」——《解放大腦:拯救過勞,拒絕爆腦!理解大腦慣性,預防工作倦怠,奪回你的心智自主權》

許多成功者在人生中都曾靠自己的力量,突破非常艱難的個人或職場困境。許多時候我們會因為環境不如預期而自怨自艾,改變的第一步要先下定決心,讓人生從被主導轉變成由自己主導。

美國心理學家達克沃斯認為天才具有強大的恆毅力,也就是不屈不饒的精神與長時間承受挑戰的能力,要如何提升恆毅力,作者建議我們可以先從增加自制力著手,相信延遲享樂後面所帶來的好處,控制眼前利益所引發的衝動。

其中書中讓我最印象深刻的一部份是在如何讓大腦可以更有效率的運作,我們在資訊爆炸的多工時代,無論是在工作或生活中,常常同時要完成許多任務:在工作上回復客戶郵件時,電腦又不斷跳出訊息通知;到了下班時間,大腦依然不停歇地接收新資訊,因此作者建議我們用以下3個技巧來讓大腦專注,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也能降低壓力指數:

  1. 停止多工:雖然現在是多工時代,但科學上有許多研究顯示,多工並不會提升我們的工作效率;反而在執行一件事分心後,平均會需要25分鐘才能回歸到專注狀態,因此第一件事要做的是停止多工,開始單工,專心做眼前工作,完成一件任務後再進入下一個任務。
  2. 先獵象,再獵兔:人類的天性是遵循最小努力原則,想辦法花費最少努力產生最大價值,我們會不自覺地想先把小事情處理完,但往往處理完小事情後,真正重要的任務卻已經沒有足夠的心力與體力完成。因此作者建議不需要制定每天的代辦清單,只要在當天開始前先決定大象(最重要的大任務)是什麼,就可以專注執行,當大任務完成到一個階段時,可以處理幾個小任務當作獎勵。
  3. 打造無螢幕時光:在科技產品問世,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很難真正專注於當下,不僅是在上班時間會需要一心多用,下班時段也會同時做很多事情,像是邊吃飯邊滑手機,在這個過程中大腦依然會需要多工處理許多資訊,因而產生壓力,無法真正得到休息。

每個人都曾經在工作和生活上感到壓力,工作倦怠有可能是一陣一陣,不僅是上面提到的兩個面向,這本書作者講了非常多的方法,告訴我們要如何拿回心智的自主權,找回掌控大腦的能力。非常建議剛好處於工作倦怠,或是生活忙碌的人可以閱讀,相信會從中得到一些啟發。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