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從來就不是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萬物皆有代價。」
《誰製造了貧窮》透過對地理、文化、社會和政治因素的深入分析,揭示了這些因素像蝴蝶效應般對經濟發展產生影響。地理環境的差異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水準。在過去,農業是主要的經濟活動,而擁有肥沃的土地和充足的水源意味著繁榮,這種情況在撒哈拉沙漠以北得到了體現,受到歐洲文明的影響,該地區文明進步明顯。相比之下,在撒哈拉以南的地區,由於沙漠的阻隔,文明的發展則相對落後。
另外無法不提到人為影響巨大的政治因素,戰爭帶來的經濟破壞是無法忽視的。回顧歷史,二戰時美國在廣島投下的原子彈,雖然日本重建僅花了四年,但輻射所帶來的後遺症卻長期存在,當地經濟重創。近期的俄烏戰爭也是一例,大規模的破壞發電廠將導致經濟停滯,砲彈、逃亡、移民,對當地人民的生活產生嚴重影響,戰爭至今已經兩年多,這世界從未因為這場戰事而停止運轉,iPhone 有如期進行新產品發表,但烏克蘭還停在兩年前!
也使我聯想起北韓政府所實施的孤立主義,封閉外交、經濟、文化、交通和國防政策,缺乏交流,即便有豐富資源也可能導致貧窮。
檢視機會平等的方式,就是詢問一個孩子的生活方式,有多大程度取決於父母的教育與收入。
這些外在差異,讓每個人的財富不均等,成長環境的不同,從而確定了他們的起跑線,這種階級複製是不容忽視的現實。但我相信「富者越富,窮者更窮」不是肯定句,拉小貧富差距很艱難但不是不可能,我的父母是勞動階級,透過教育讓我能走向白領階級,如何守住財富創造財富,縮小貧富的差距絕非天方夜譚。
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關於經濟的分析,更是一部呼籲人們關注和解決貧困問題的社會議論。無論是學者還是普通讀者,都能從中獲得豐富的啟發和思考。
看完了以上書評不過癮,想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了嗎?你可以……
華藝電子書:我要借書
灰熊愛讀書:我要買書